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0版:中国招商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0版            中国招商
 

2017年11月28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跟进经济新常态 引领国企职工新思想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白文刚

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九大趋势性变化定位经济发展新常态。国有企业由于受经济新常态的影响,职工思想呈现出了一些新特征。国有企业既要看到职工队伍主流思想,又要高度重视职工思想倾向,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要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引领新常态。针对经济新常态下职工队伍中出现的倾向性问题,国有企业要强化思想引领,主动作为,超前谋划,创新举措,保障职工队伍思想稳定,为企业改革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加强组织领导,形成推进合力。经济新常态下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情况复杂、任务艰巨,必须加强领导、上下贯通、合力而为,方能取得成效。要进一步增强职工思想工作的领导力,完善建立政工例会制度,每月组织党群部门召开专题会议,总结回顾上月宣传思想工作,研究分析近期职工思想动态走向,对下一步职工思想工作进行安排与部署。要建立每月职工思想调研制度,企业相关部门深入基层单位广泛开展调查研究,摸清职工思想动态,分析职工思想倾向及成因,制定针对性措施强化教育引导。同时,要探索建立企业领导人员联系点制度,紧密围绕企业经营形势、重要政策解读、倾听职工诉求、解疑释惑反馈等内容,与基层职工平等交流、促膝谈心,在与职工思想融合中摸准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掌握化解职工疑虑技巧,不断提升实战工作水平。要进一步健全机构、完善制度、明确分工,构建起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职工思想工作格局,形成企业上下一盘棋、合力推进职工思想工作的良好局面。

注重文化引领,提供精神动力。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使经济新常态下企业改革发展更具精神动力。要善于用企业文化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深度挖掘企业不同发展时期的企业文化,使职工在感悟艰辛中形成敢于担当的价值取向,树立起守护文化传承、发扬优良传统的使命意识。要广泛开展先模人物评选活动,通过事迹报告会、座谈会、道德讲堂、微博微信等形式,大力弘扬与企业同舟的忠诚意识、立足本职的奉献精神、推进改革的超凡勇气、乐善好施的高尚情怀,为企业发展凝聚精神力量。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使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要广泛开展群众性主题道德实践活动,利用多种媒体和宣传平台,推介企业职工的凡人善举、敬业精神和道德情操,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

强化宣传教育,营造浓厚氛围。注重职工思想引领和宣传教育,通过讲形势、讲责任、讲出路、讲潜力、讲愿景,引导广大职工正确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增强危机意识,做好适应新常态的心理准备,通过顺势而为、主动作为实现逆势求生,实现企业与职工的共赢共荣。注重思想调研,正面引导、广泛发动、释疑解惑、综合应对,引导职工随时掌握市场变化动态,增强对市场规律的敏感度,提升对发展机遇的认知感,坚定对企业发展的自信心。大力加强宣传工作,在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络、宣传栏等传统宣传载体的同时,注重运用微信、微博、微话题、微直播、微视频等新兴媒介,积极宣传国企改革相关政策,引导职工正确认识新形势、新变化,坚定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

维护职工利益,做实群众工作。面对新常态下职工思想的复杂多样性,思想政治工作只有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做到一切为了职工,一切依靠职工,才能更好地宣传动员和教育引领职工,为推动企业改革发展凝魂聚力。为扎实有效做好企业新形势下职工思想稳定工作,最大限度地保证职工利益,要善于创新提炼并推广职工合理诉求维护法、家访谈心知情法、民主恳谈沟通法、释疑解惑聚力法等新方法,全方位多维度维权维稳,稳定职工思想,调动职工积极性。要全力抓好为职工办实事工程,保证资金投入,抓好项目兑现,尽心竭力改善职工生产生活条件,增强职工的归属感。积极落实职工大病医疗互助、困难职工帮扶、金秋助学等民生政策,体现企业大家庭的温暖。

健全完善机制,加强舆情监控。只有加强舆情监控,才能及时了解社情民意、准确把握舆情动向,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实效。国有企业要高度重视舆情监控工作,在监控途径和手段上不断谋先求新。一方面要建立实施职工思想状况月报制度,及时准确了解和掌握可能引发职工思想波动的问题和隐患,提高职工舆情工作的准确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要建立实施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的预案和机制,完善涉企网络舆情响应机制,实施网络24小时值班监测和处置引导制度,确保涉企网络舆情早发现、早汇报、早处置。同时,探索建立职工思想动态调研反馈机制,定期对职工思想状况进行分析,及时了解和把握职工所思所想,并形成思想动态调研报告。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