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6版: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6版            评论
 

2017年11月28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金融扶贫关键在于给机会给市场

来源:中国企业报  

(上接第一版)

中国的一些经济学家也尝试着复制格莱珉银行,但23年之后,却仅有2个项目存活下来。从格莱珉银行的运行模式可以看出,金融扶贫并不是借钱给穷人那么简单。

格莱珉首先是创造了一种就业机制。格莱珉银行贷款的对象是孟加拉国无业贫困妇女,格莱珉通过贷款为她们创造劳动机会,让她们通过劳动赚钱。干活是最可靠的赚钱方式,从不干活到干活,她们的收入水平必然有所提高,还款也就有了保障。

和当地的情况不同,中国并不缺少劳动机会。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还经常有“用工荒”存在,许多企业在为找不到劳动力而苦恼,许多城市家庭也在为找不到家政服务人员而犯愁。根据《2014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的数据,2014年,留在农村平均收入为824元;若到城里务工则可以达到2864元。当下的中国并不缺少赚钱的机会,只是这种机会大多是在城市里,而不是在边远的山区,贫困地区缺少营商环境,缺少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在这些地方办企业成功的概率非常低。若要把这些地区改造得像发达地区一样有吸引力,基本上没有可能。因此引导贫困地区人口向城市流动,是更为直接有效的脱贫办法。

格莱珉创造了一种产业组织形式。格莱珉并不是把钱借给个人或者是一个家庭,而是把5个人组成一个小组,让她们一起学习和工作。最初格莱珉是想形成一种信用机制,让贷款人相互担保,一旦小组内有人还不上钱,其他人都会受到牵连。后来发现,这样设计有很大的弊端,如果小组内有一个人不还钱,其他4个人也都不还钱,这种互保机制就被取消了。5人小组最直接的好处是可以相互协作,完成单个人无法完成的工作,同时还可以形成更大的生产规模,规模效应的结果是比一个人赚钱更容易。

现实中很多合资或合股的生意最终都不欢而散,这种模式在中国受到很大的挑战。但是,在当前的市场条件下,单打独斗的小生产模式很难再赚到钱。格莱珉的启示意义在于,金融扶贫要找到项目的主体,通过一个项目带头人或者公司,以农民合作社或“公司+农户”的形式,把贫困人口组织起来,让其共同加入到一个大项目中,成为其中的劳动者。本质上还是靠劳动致富,而不是靠钱生钱。

格莱珉的核心是让穷人学会赚钱。很多人之所以贫穷,是因为缺少赚钱的本事和能力。格莱珉深刻地认识到这个本质问题,所以并不是简单地把钱借给穷人,而是在贷款时会对贷款人进行培训,让贷款人学会一种本事或技能。这样一来,贷款人就很容易赚到更多的钱,也就更容易还上格莱珉的贷款。

文化素质低、商业知识匮乏、专业技能缺失,这是大多数贫困人口的共性问题。这个问题不是钱能够解决的。在其不具备相应知识和能力的情况下,把钱借给他们,不是帮助他们而是会害了他们。他们会因为项目的失败而背上更多的债务,让本来就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民间有句话叫做“虱子多了不觉咬,债多了不觉愁”,对于大多人来说,一旦觉得还款无望,就会有钱也不还,变成“老赖”,并且会形成非常坏的示范效应。要教会贫困人员赚钱,教什么,怎么教,都是非常细节并且有难度的问题。

从本质上讲,格莱珉的工作人员并不是信贷员,而是一个个的商人,都是做生意的行家里手。他们要知道哪里有生意,什么生意能够赚钱,并且还要教贷款人学会做这个生意。虽然是尤努斯创造了格莱珉的模式,但是没有众多业务熟练的一线信贷员,格莱珉银行就不会有98%的偿还率。

对于贫困地区而言,钱是稀缺资源,但更稀缺的资源是人才,是观念,是机会,是市场。人才是创造财富的主体,钱只是一个媒介,一个杠杆,一个加速器。金融扶贫也不是只给钱,而是要给机会、给方法、给市场。这是金融扶贫的难点和挑战,也是金融机构的短板,这些问题不解决,金融扶贫就只能是走形式、走过场,而且很有可能把更多的钱打水漂。

只有帮助贫困人口学会赚钱,金融扶贫才能从听起来美好,变成实质上美好。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