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金融的 扶贫探索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何芳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三农”互联网金融蓝皮书数据显示,“三农”金融缺口高达3.05万亿元,同时,目前只有27%的农户能从正规渠道获得贷款,40%以上有金融需求的农户难以获得贷款。在这一缺口下,互联网金融成了精准扶贫的重要补充力量。
“互联网金融基于新兴信息技术,通过更全面地收集贫困人口的信息,使用基于未来的价值评估方法,帮助贫困户积累信用资本,能够在扶贫过程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中国社科院财经院互联网经济研究室主任李勇坚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目前,翼龙贷、宜信、蚂蚁金服、京东金融、91金融、团贷网等业内知名机构都纷纷开展扶贫活动。截至2017年6月底,翼龙贷共为贫困地区累计注入55亿元资金,为18.3万余人解决了就业问题。此外,其借款已流向我国199个贫困县,此数量已占据我国592个贫困县总数的33.61%。
作为京东农村金融的信贷品牌,京农贷项目经过两年来的不断实践和升级,已经在全国实现落地,并成功扩展到养殖、种植等多个领域。截至目前,京东金融已经在全国1700个县、30万个行政村开展各类农村金融业务,为“三农”提供的贷款总额超过400亿元,约有4.2万贫困人口因此受益。
蚂蚁金服也提出构建“金融+电商+农业生产”的闭环农产品供应链布局,通过携手中华保险为科尔沁的大型养殖户提供贷款等金融服务。截至今年5月底,蚂蚁金服已经为800多个国家级贫困县的约340万用户提供超过200亿元资金扶持。
截至2017年2月,宜信旗下公益理财助农平台——宜农贷已与全国14个省市的25家合作机构建立合作关系,16万爱心出借人通过宜农贷平台累计出借金额超过2.3亿元,支持了2万多名农户的发展。
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91金融与贵州省毕节市石门乡政府联合创建符合当地实际情况和特色的“乡村工坊”。团贷网也在改变以往单一捐钱捐物式的“输血”扶贫方式,正在创新设计一款针对精准扶贫的免费贴息信贷产品。
业内专家认为,尽管各企业都探索了新模式,但目前实际参与扶贫的新金融机构并不多,新金融扶贫的规模化效应尚未形成。只有激发农民致富的内生动力,才能更好地保证精准扶贫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