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航+”模式兴起 跨界融合延伸产业链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何芳
自2011年“通用航空”概念兴起以来,时至今日已走过6年,但通航企业仍普遍处在亏损或微利的夹缝状态。近年来,通航企业通过积极创新商业模式,推进通航产业和传统产业的跨界融合,“通航+旅游”、“通航+农林”、“通航+能源”、“通航+急救”、“通航+娱乐”等商业发展模式逐渐兴起,拓展了通用航空一片新蓝海。
多元经营 延伸产业链
“现在低空飞行包括通航运营目前很少有盈利的,做得越大可能亏得越多。”北京中联通用航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联通航”)总经理、锡林郭勒职业学院通用航空学院院长李强给《中国企业报》记者算了一笔细账。购买一架直升机的成本是两三百万元,聘一个飞行员年薪最低得支付30万元,配套机务人员最低10万元,辅助人员最低10万元,这样一架飞机的人工成本最低要50万元,此外还有20%的飞机托管费,再加上飞机的耗材、油量,那么养活一架飞机一年要100余万元的成本。
李强介绍,目前通航人才缺口很大,所以企业大多高薪从民航公司挖人,但通航产业下游的买方市场尚未形成,导致业务订单呈现间歇性,可人才又得一直养着,导致大部分企业陷入举步维艰的经营状态。
如何创新商业模式为自己造血赋能,成为通航企业存活立足的关键。“以传统的运营模式收回投资产生盈利将会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必须摸索新的商业模式。”作为通用机场全程服务商之一,中化岩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悦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化岩土在顺利完成央企改制并在深交所上市后,主营业务也顺应形势从工程施工延展到通用机场咨询设计、投资建设、运营管理和航空俱乐部平台管理,甚至还参与到抢险救灾、医疗救援、消费娱乐飞行和空中游览、短途运输以及无人机培训等业务。
刘悦介绍,为提升公司盈利能力,中化岩土还积极拓展边际资源,开展一些能迅速回笼资金的短平快非航空业务。比如利用机场闲置资源承包展览展示、时尚发布、车辆赛事以及不定期举办书画展、艺术沙龙、人才培训等活动。
加快延伸产业链条或构建业务闭环来形成规模效应,从而降低成本,是大型企业在产业预热培育期的招牌动作。作为国家队的中航通飞通过几年时间对通航产业上下游资源的有效整合,已逐渐形成了集研发制造、飞行培训、爱飞客航空俱乐部和综合体、FBO(固定基地运营商)、通航作业、通勤航空、航空旅游的“通航+”发展模式,实现了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协同发展战略目标。
已深耕通航领域多年的海航集团通过整合旗下公务机、直升机、通航机场、航空培训学校等资源,新组建了海航通航投资集团,并将产业链条延伸至通航物流、通航生产作业、通航产业园、飞行技术培训及飞行设备租赁等业务板块。
而成立于1999年的中信海洋直升机股份有限公司也开启了延伸细分领域的全业务运营模式,将其通用航空业务延展至包机飞行、出租飞行、航空摄影、空中广告、海洋监测、渔业飞行、气象探测、科学实验、城市消防、空中巡查和航空护林。
抱团取暖 竞合共赢
抱团取暖、竞合共赢是行业新入场或小规模企业“抗市场之寒”的生存办法。李强告诉记者,成立于2015年的中联通航依托航空学院和教学机场两个支点,以通航旅游为业务抓手,对内蒙古周边的上下游通航企业进行了资源整合,从而形成区域平台效应,通过平台的配置能力赋能自己,也带活其他同行,目前已将业务延伸至航空教育、作业飞行、决策咨询、机场建设与管理等板块。
李强表示,做飞机销售和运营服务的同行企业,可以将飞机托管到他们教学机场,这样既让托管方节省了高昂的托管费,也让中联通航在不增加新成本的基础上得到了更多可用的飞机。此外,如果托管方需要飞行员,也可以从他们航空学院派人,双方约定按小时或是按天付费。“这等于是双方互利共赢、抱团发展。”李强说。
业内专家认为,在行业发展初级阶段,通航企业光靠单打独斗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有广阔的胸怀和开放的格局,通过联合各方资源纵伸产业链条,才能使效益最大化。
北京牧云之翼航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牧云之翼”)总经理任凯涛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牧云之翼目前也在广泛寻求与上游生产商联合开展业务。
“我们现在已经同七八家生产商签了合作协议,围绕他们的采购客户打包配置我们提供的飞行应用服务,形成一个比较顺畅的上下游供给关系。”任凯涛介绍,无人机属于通航产业的边缘部分,目前上游研发生产制造类企业居多,下游用户和需求采购方也居多,但中间的运营商环节比较缺失。
“无人机设备采购后并不能随意飞,还需要申请低空空域许可,并且是持有专业执照的驾驶员才能飞。”任凯涛表示,他和他的团队正是看到了这个空白点,伺机切入了无人机的运营服务市场。目前服务已延伸至无人机的骨干师资培训以及电力专业防恐巡查、警用等细分应用领域两个方向。与此同时,牧云之翼还在努力向行业提供标准化管理输出。“目前这个行业非常缺行业标准,而我们的标准远高于行业的标准。”
业内专家认为,科学、系统地分析通航产业的各个环节,结合自身资源优势选取最擅长、可盈利的细分领域切入,也是中小企业差异化发展的制胜之道。随着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不断推进,在可见的市场预期和利好政策刺激下,大量社会及民间资本也进入到通航产业链条,低空通航的春天即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