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0版:消费电子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0版            消费电子
 

2017年11月7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索尼正迎来最好时光:主营业务全线复苏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许意强

2017年财年第二季度,实现销售收入2.06万亿日元、同比增长22.1%,实现营业利润2042亿日元、同比大涨346.4%;预计2017年财年,全年销售额将达到8.5万亿日元,营业利润目标则大幅上调26%,达到创纪录的6300亿日元。

在日本制造产业陷入一系列“丑闻”、日本消费电子产业一片低迷的背景下,索尼的二季报量增利涨,同时全年营收目标和利润上调,如寒冬中的一片暖阳,不仅照亮了日本制造产业,更让索尼这家全球消费电子产业“雄狮”全面醒来。

“从盈利能力上看,弱的变强,强的更强;从营收规模上看,主业全面开花、创新系统引爆。对于索尼来说,营收目标和利润的持续反弹带来的不只是业绩,更是信心和斗志,这将会进一步推高其在全球消费电子高端市场的持续崛起。”中国家电商业协会副秘书长吴咸建认为,这说明索尼在过去几年的持续主动转型中已经找到了新的活法。

二季度营收再超预期

距离2017财年全年营业利润5000亿日元的目标,索尼不只是更进一步,同时还再度上调全年营业利润目标。一旦达成,这将意味着索尼复苏大业将提前完成阶段性使命,并将更加自信地开启索尼集团CEO平井一夫此前提出的第三个“中期计划”。

数据显示,2017财年第二季度,除了移动业务之外,包括电视音频、数码影像、半导体在内的电子业务,以及游戏网络、影视、音乐在内的娱乐业务,均实现全线的利润增长,从而推动索尼业绩的量增利涨。其中,销售收入的增长主要得益于游戏和网络服务业务增长,以及汇率变动;利润增长主要是得益于半导体业务及游戏和网络服务业务利润的持续改善。

值得一提的是,家庭娱乐及音频业务销售收入同比增加28.1%,至3009亿日元;营业利润同比增长38.9%,达244亿日元。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电视向高附加值转型带来的盈利能力提升。从被认为是“最好的液晶电视”Z9D系列到“最好的OLED电视”系列A1,索尼电视凭借4K HDR领域的独有技术快速抢占全球正在开启的新一轮消费高端化、品牌化市场。今年二季度,索尼电视全球销量达到320万台,同比净增长10万台。更重要的是,索尼电视目前牢牢占据着全球高端市场“头把交椅”。

在电视机等传统消费电子业务上的强势复兴,正是得益于5年前平井一夫“大刀阔斧”的改革,逐步将电视、音视频、半导体等部门拆分为子公司,提升各个公司的自主经营决策权,强化各个产品线对于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此前,平井一夫公开强调,“各个独立子公司不依靠母公司,对各自的经营指标负责。”

提前开启新一轮的挑战

在2017财年前两个季度已经取得营业利润3618亿日元的背景下,正当外界认为索尼将提前锁定财年营业利润5000亿日元胜局时,其却突然发起对自身的新一轮挑战,将目标大幅上调26%至6300亿日元,让外界感受到一个醒来的“雄狮”正在提前发起新一轮的战役。

面对持续推高的营业利润目标,在吴咸建看来,索尼的信心得益于持续增长的主营业务,以及对持续盈利业务的布局将迎来收获期。一方面,来自于电视与音频业务、半导体业务和音乐业务等索尼主业,都在步入一轮显著的增长通道。即便是一直微利的移动业务,本季度实际销量增长近2%,虽然出现一定亏损,但全年仍然维持50亿日元赢利目标。

另一方面,通过持续提升产品的附加值,索尼还在提升可持续盈利业务的比重。目前,以Play Station代表的网络、影视、音乐等娱乐业务所带来的持续性付费项目对索尼营收的贡献率持续升高。其中,Play Station Network月活跃用户数达7000万人,2017财年索尼各类持续性付费性业务所占比例将由2015年的35%提升至40%。

此外,近年来主营业务步入反弹通道的索尼,还在持续加大对人工智能等创新业务的研发投入,意在为企业构建新的业务和利润增长点。就在今年11月初,索尼恢复于2006年停产的一个知名产品——全球机器狗Aibo。早在三年前,索尼还启动了种子加速计划项目,开发出不少颇具新意的电子产品,例如便携式香熏棒、采用电子墨水做表带的智能手表,以及可编程教育机器人等。这些都将为平井一夫在索尼的第三个“中期计划”注入新的想象空间。

受到二季度财报利好消息的影响,索尼股价在11月的第一天大涨11.6%,创造近9年以来最高点。事实上,在平井一夫执掌索尼的五年里,索尼公司股价已经翻一倍多,并从追求规模扩张转向注重效益提升。这也正是索尼转型的核心方向,通过给用户带去高附加值、有惊喜体验的产品,从而实现有质量的增长。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