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9版:产业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9版            产业
 

2017年10月31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无人零售市场炒作大于实际应用?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吴洁

“无人零售”想必是继“共享”后又一最流行的词语。2017年可以称之为无人零售的“元年”。无人零售包括无人超市、无人值守便利店、无人值守货架等不同形式。

根据RET睿意德中国商业地产研究中心报告显示,2017年无人零售商店交易额预计达389.4亿元。未来五年,无人零售商店将会迎来发展红利期,至2022年市场交易额将超2万亿元。

黑科技引领

无人零售潮流

不管是无人超市还是无人值守的便利店,它都只是表皮,真正的核心是通过智能的手段,来节约成本、提高用户体验,以及采集更丰富的线下数据。

亚马逊在2016年推出的Amazon Go宣传片,刷爆朋友圈。操作过程比较简单,人脸识别确认顾客身份、摄像头识别确认商品、手势识别判定商品状态、用户购买轨迹跟踪。得出精确的结算信息之后对相应用户的亚马逊账号进行扣费。主要用到计算机视觉、图像识别及深度学习等一系列智能技术。

阿里无人便利店“淘咖啡”购买流程有些类似于Amazon Go,但有所不同的是在最后结算阶段需要通过一段特定的“结算空间”。技术上同样采用了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图像识别等智能技术来对顾客的购买及消费行为进行识别。除此之外,还结合了传统的RFID生物识别技术,辅助其它先进技术以确保准确率。

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货架现在也能成为智能数据收集中心。日前,缤果盒子推出了一款新产品“动态货架”,可以看人下“菜单”。利用人们不会关注的货架,通过摄像头捕捉货架上的所有信息,收集到比人工统计更真实的用户全流程高纯度数据,包括面部数据、视觉数据、动作数据等,从而为后台做判断提供最前端的资料。同时动态货架上还有专用的显示设备,可以根据需要随时修改商品价格、发布针对不同人群的差异化促销信息。

利用货架收集数据的想法并不只是只有缤果盒子一家,亚马逊的Amazon Go宣传片里也有此概念。

缤果盒子创始人陈子林向《中国企业报》记者介绍,动态货架可以实现三个功能,一、可以实现远程调价;二、品牌促销工具;三、根据不同消费者提供不同价格策略,真正让消费者看到价格下跌。

据记者了解,目前“动态货架”只是一个概念化的产品,因制造成本高达五位数,还无法批量生产,陈子林希望明年成本可以降到一两千元,实现规模化落地。但同时有业内专家表示,商业化面部数据采集涉及个人隐私权问题,是否能在市场化应用,现在争议还比较大。

无人零售落地难

虽然黑科技带来了新鲜的体验,但在技术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亚马逊原本计划在今年3月份对外开放的Amazon Go因选购人数一旦超过20人,店内的设备就无法正确追踪记录用户的行为及选购中的产品标签,开放计划只好延迟。

居然之家EAT BOX今年7月落地北京,不到一个月,EAT BOX就在实际运行中频频出现用户结算完成后,出门检测区提示有未结商品故障。EAT BOX的产品负责人表示,当前EAT BOX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多种技术的融合应用以及软硬件的开发与磨合。同样,有体验者在阿里无人便利店“淘咖啡”也遇到了同样的技术问题。

此外,阿里无人便利店采用物联网支付技术,混合运用计算机视觉和传感器感应,叠加“非配合”生物识别技术。据业内人士透露,这种方案的难点在于,随着店铺规模扩大,系统计算量会增加,会给GPU带来巨大压力,其中识别的精确度更是难以保障。据了解,目前阿里的“淘咖啡”也仅可承载不足50人。

缤果盒子在今年7月份提出计划一年内完成5000个网点铺设,但截止到9月28日,其在全国仅落地158家。陈子林告诉记者,其核心原因是对模块盒子的批量化生产难度没有足够的认知,包括其生产厂家准备也并不充足。

除此之外,场地也是难落地因素之一。因模块盒子是新生事物,目前主要投放在中高端社区,之前并无先例。物业公司对于新生事物的投放都在张望阶段。

电商企业京东要入局无人零售的新闻屡屡传出,但迟迟未见有所动作。在10 月17日 “11·11全球好物节”发布会上,京东宣布,京东无人超市与无人便利店将在“双十一”期间在京东总部园区正式运营。

无人零售尚在起步阶段,除了眼前的技术、场地、认知等问题,未来或许还将面对各种未知及突发风险。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商业模式的变革,无论是无人零售还是其他的零售模式,都将成为推动零售业发展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助推器。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