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9版:产业公司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9版            产业公司
 

2017年10月24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线教育迎风口 新技术成核心竞争力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崔敏

随着居民消费力提高、教育资源供应不足及二胎政策的放开,教育培训市场的需求大幅增长。科技进步和资本的涌入,让在线教育成为教育培训业的新风口。但同时,市场鱼龙混杂、师资匮乏等问题也逐渐暴露。

科技进步及资本涌入

在线教育站上风口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中国的在线教育公司已吸引了1.44亿用户,中国的在线教育市场正以20%的年增长速度发展,到2019年将达到2700亿元。中国未来有望成为世界最具活力的在线教育市场之一。

VIPKID创始人及CEO米雯娟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线教育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满足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学习时间碎片化的需求,提升了学习效率;在线教育跨越因地域等方面造成的教育资源不平等分配问题,使教育资源共享化,降低了学习的门槛。

在未来,教育行业的培训模式会紧跟教育信息化前进的步伐而变化,会逐渐改变传统教育里“以教师为中心”的现象,摆脱填鸭式教育,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双向、良性互动,形成全新的教学关系和教学方式。

OKAY智慧教育创始人及首席执行官贾云海对《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中国教育培训业的品牌化格局将会形成,各个大品牌不断将标准化和专业化的运营模式向全国推广。在国际教育集团进入中国教育市场的同时,中国的教育机构也要走向国际大舞台。

整个行业正处在传统线下培训向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双师教学模式升级的阶段,CourseIn有教未来CEO刘锴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相比前几年,在线教育与线下培训机构之间不再存在明显的风水岭。

“之前整个行业都在争夺客户,而在下半场,竞争的焦点将转向上游优质资源的抢夺,因为掌握了源头就等于掌握了终端客户。位于头部的几家在线教育品牌都已经建立了自己的研究中心,就是为了抢占在上游的话语权。” 刘锴表示。

师资匮乏

制约教育企业发展

尽管教育行业显现出巨大的蓝海,但目前中国的教育培训业尚处于起步阶段,虽然教育培训机构已有近万家,但已形成大规模的教育机构屈指可数。

贾云海分析,教育机构发展面临的问题主要是人才缺乏、教学科研力量的薄弱、教师培训体系不系统不完善,单靠目前现有的行业资源,是很难规模化地解决所有问题,使整个行业生产价值的能力得到提升的。

在米雯娟看来,目前市场混乱、鱼龙混杂,由于行业门槛相对较低,教育培训公司、平台众多,在缺乏有效的市场监管下,出现了“李鬼”多、资质缺、维权难等问题;师资匮乏:师资力量是培训行业存在较大争议的一环,特别是少儿英语教育上,富有本土特色尤其是充分了解企业培训需求的教师非常缺少,甚至很多英语培训机构的教师都没有相关资质,授课质量和稳定性难以保证。

“有些培训机构课程照搬照抄国外的教材,没有自主开发的中心课程,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课程与中国儿童‘水土不服’,导致学习效果差。此外,很多在线教育机构后续服务跟不上,采取一次性缴纳学费,当学员缴纳学费后培训服务跟不上,导致了大量的投诉事件发生。” 米雯娟补充道。

大变革时代,掌握产业上游的优质供应链成为抢占先机的关键因素。刘锴认为,整个教育培训行业上游优质资源的供给不足,成为产业升级的最大瓶颈。

新技术应用

势在必行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教育行业亟待创新突破,除了对现有模式的改变、市场环境的肃清,新技术的应用成为核心竞争力因素之一。

漂漂娱乐CEO程梓航表示,未来教育培训行业将呈现更加细分化、专业化的特点,实现精准教育。

以OKAY智慧教育为例,通过对互联网、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以教学专用终端+学习专用终端+云盒网络解决方案+智慧教育平台” 覆盖课堂教学、课后自学全场景。

贾云海认为,“一刀切”式的教学方法没办法精准满足这些不同的学生个性,也无法实现教学效率的最大化,目前人工智能和云计算技术能够为每一个个体定制完全适应其特点的教学内容、进度和方法,这极大提高了教学过程的生产力。

VIPKID英语将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前沿科技融入教学当中,针对学习过程中孩子的薄弱点或者表现突出的知识点,有针对性地输出反馈。通过VR、AR技术,VIPKID的课堂可以在孩子学习过程中即时呈现相应的动画或场景。通过人脸识别、情绪识别等技术抓取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瞳孔和表情变化,计算分析用户的视线关注情况,分析促成用户专注度形成与知识习得的关键因素。

贾云海表示,教育机构想要获得整体实力的大幅度提升,必须紧跟教育现代化发展步伐,充分使用人工智能、云计算这些技术进行改革创新,打造核心竞争力,提升整体教育生产力水平。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