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33版:福建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33版            福建报道
 

2017年10月17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侨开发区: 产城融合描绘新城市路径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高建生 吕晓艺

李朋松/摄

城在海边,湖在城中。

沿着福宁路这一轴线,风光秀丽的3800亩东湖和2000多亩西陂塘点缀着福建省宁德市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城市组团和产业组团。

行走东侨,宏伟时尚的城市景观、“三山一水”的优美环境、配套完善的公共设施、四通八达的城市交通,一座山水秀美的宜居宜业之城熠熠生辉。

与此同时,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引领区、高水平营商环境的示范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集聚区、开放型经济和体制创新的先行区——东侨开发区纵向延伸产业链,横向扩大产业群,项目建设风生水起。

“整合资源、提升能级,助推产业转型、提质增效,激发发展新活力。”这是东侨的态度和决心。

“走产城融合发展之路,建宜居宜业新东侨,打造环三都澳区域核心增长极,促进产业、城市、生态‘三位一体’互动发展。”这是东侨的定位和方向。

今年以来,东侨开发区以建设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科技、电机电器、食品加工五大产业集群为目标,科学规划,强化招商,聚焦重点,精准发力,一场人、产、城融合的“持久战”正在闽东大地拉开序幕。

活力:崛起千亿级新能源产业集群

新能源三期湖西数码产业园呈现着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该项目由宁德新能源和时代新能源投资建设,是宁德市培育锂电新能源千亿产业集群的重大支撑项目。该项目具有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带动作用强等特点,总投资约172.4亿元,一期已建的厂房部分生产线已投产,达产后年产7.7亿只锂离子电池,预计年新增产值77亿元。

目前,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主营的消费类锂离子电池产品的销售额居世界第一位;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动力电池产品销售额位列全球第二位。湖西产业园项目达产后,两家企业年产值预计可达800亿元,吸收就业8万人。

宁德市星宇科技有限公司位于北部新区的新车间,工人们正在紧张地进行生产。这个新建的年产3000吨高性能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项目,总投资4.39亿元,占地95.6亩。

该公司副总经理黄家炽介绍,此生产线于2016年底建成,经过试场,各项指标符合设计要求,目前已全面投产。项目的产品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伺服电机和变频空调领域。

在经济下行压力倍增的大环境下,东侨开发区逆势而上的表现令人眼前一亮,一场传统制造业向新能源与智能化转型的工业4.0潮流正在东侨掀起。

一个好项目能带动一个产业链的形成,带动一批企业跟进、集聚,宁德新能源就是这样一个项目。今年,东侨发挥新能源、时代新能源的“吸磁”效应,通过“以商招商”的形式,共签约、洽谈、对接新能源产业链项目29项。其中包括新能源锂电池隔离膜涂层材料和铝塑材料,正负极材料,电芯壳盖、模具等上下游产品,涵盖整个锂电新能源产业链。

宁德卓高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聚合物锂离子电池铝塑复合膜是国内首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铝塑膜产品,一举打破日本三巨头对行业的技术垄断。公司投资的锂离子电池隔膜及隔膜涂层项目是新能源产业上游重要配套项目,总投资10.5亿元,项目建成达产后,年产值将超过50亿元。

这些项目一点点构建起一个千亿级的新能源产业集群。

除了新能源产业,生物科技产业也不断壮大。以安发生物为代表的东侨生物科技产业,产业布局已覆盖全球20个国家,2016年被认定为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荣获《全国质量信用先进企业》称号,并取得直销经营许可证,获准开展直销业务。

与此同时,电机电器、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也持续发力。亚南电机与广西玉柴机器集团有限公司签署践行“一带一路”迈向世界战略协议,并成功交付一发动机海外电站项目。安波电机超高效永磁电机及控制系统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项目,入围2017年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项目名单,为企业成为全国电机行业龙头企业,带动电机产业智能制造水平的整体提升奠定了基础。

今年春节,东侨开发区向企业派发了一份大红包,对去年为开发区经济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74家企业进行表彰并奖励,引人注目的是奖励额度高达2110.77万元。

大红包可不是凭空而降。数据显示:2016年东侨开发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1.69亿元,比增19.76%;公共财政总收入18.94亿元,比增44%;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194.72亿元,比增37.13%;12个在建省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8.8亿元,超年度计划30多个百分点。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52.6%。

这批优质企业汇成了“创新、活力”的力量方阵,一个新型工业化的产业集群正在强势崛起。 (下转第三十四版)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