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煤发电与蓝天白云 在大唐上空共生共享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蔡钱英
大唐托电公司全景 |
火力发电就代表污染吗?大容量就意味着高排放吗?或许在十年前,答案是肯定的,但时至今日,伴随着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大力宣导以及科技创新的快速推进,火力发电也可以作为清洁能源的代表向外界重新树立形象。
作为世界最大的燃煤火力发电厂,内蒙古大唐国际托克托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大唐托电”)以一组数字刷新了公众原先对火力发电厂的固有印象。该公司自2015年起陆续实施超低排放改造,改造后的机组排放数值优于国家排放标准,与2015年相比,2016年大唐托电在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和烟尘三项污染物排放量分别下降了2143吨、6096吨和253吨。
节能创新技高一筹
大唐托电工程是国家“十五”重点建设项目,也是“西部大开发”和“西电东送”能源战略的重点工程。从2000年8月1日一期工程2台600MW机组开工建设以来,于2003年至2007年连续5年每年投产两台机组,总装机量达到5400MW,成为内蒙古草原中升起的一颗璀璨的电力明珠,创造了中国电力建设史上的又一个奇迹,实现了“煤从空中走,电送北京城”的战略目标。2017年2月25日10号机组正式投产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672万千瓦,至此,大唐托电成为世界在役最大的火力发电厂。大唐托电是保首都政治用电的主力电厂,去年向北京输送近230亿千瓦时的清洁能源,占北京总用电量的近1/4,自投产以来至2016年底共向北京输送达3000亿千瓦时以上的电量。
一直以来,大唐托电深刻把握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让绿色理念成为发展的主基调。公司始终紧跟国际能源技术革命新趋势,以绿色低碳为方向,着力推进节能减排、研发应用前沿电力技术,先后实施了一大批具有大唐托电特色的节能技改创新项目。通过多年来创新实践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大唐托电已成长为中国大唐集团公司火电一流企业、行业标杆,供电煤耗、厂用电率等指标连续4年位列集团公司同类型机组第一。自投产至今,该公司在“全国火电机组能效对标及竞赛”中累计获奖25台次,获得“全国发电可靠性火电金牌机组”累计16台次。
为降低氮氧化物和大气粉尘的排放,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大唐托电就率先启动了脱硝改造计划,应用“低氮燃烧器+SCR”技术,用三年时间完成了全厂机组的脱硝改造。改造后每年减少氮氧化物排放量约40264吨,排放浓度远低于每立方米100毫克的要求。同时各台机组除尘器除尘效率均大于99.76%,烟尘最大排放浓度均低于国家标准限值。
2016年,大唐托电大胆创新应用新技术,充分利用内蒙古地区年均日照2895.9小时、日照百分率为60%—80%的先天优势,大力发展了太阳能与火电耦合技术,使用太阳能发电替代部分厂用电,减少标煤消耗。在新技术带动下,该公司厂用电率降低0.05%,每年可减排温室气体二氧化碳达1.48万吨,实现了“光煤互补”,成为国内首例。
减排降耗
别出“新”裁
发展至今,作为火电领域的“巨无霸”企业,大唐托电拥有12台机组、总装机容量达到672万千瓦。在高产出的同时,肩负的节能减排责任也巨大。
火电厂是用水大户,其耗水量约占工业用水的20%,而内蒙古又处于缺水地区,面对资源条件的实际情况,大唐托电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保障等多种方式,最大程度地降低取水量,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大唐托电5至10号机组均采用了空冷机组,与湿冷机组相比单台机组年节约用水600万吨,6台机组年节水达3600万吨。为了使水资源在电厂内最大限度阶梯使用和处理回用,2014年底,大唐托电创新发明并采用了“深度节水”技术,使用水量下降1145万吨。该公司还以制度作保障,建立健全了各项用水、节水管理制度,建立了废水处理厂,对工业废水、生活污水、脱硫废水进行回收利用,双管齐下,大大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
“为北京输送清洁能源,在高原留下碧水蓝天”,这是托电人向社会作出的郑重承诺。为此,大唐托电加大节能技术改造力度,陆续应用了空湿冷机组联合提效技术、高效亚临界机组综合升级改造等高新技术,积极探索各种降低能源消耗的方法,让指标增添“绿”动能。
应用空湿冷机组联合提效技术,达到了湿冷、空冷机组优势互补、联合节能提效的良好效果。
2016年,该公司对两台60万千瓦高效亚临界机组进行了综合升级改造,实现单台机组降低煤耗15克/千瓦时,4号机组成为国内首台改造后的达标机组,达到了同类机组国内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