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产业同质化加剧 需技术创新赢得话语权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李南 吴洁
王利博制图 |
在政策的扶持下,以机器人为核心的智能装备制造行业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中国电子学会日前发布的《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17)》预计,2017年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62.8亿美元。其中,工业机器人42.2亿美元,服务机器人13.2亿美元,特种机器人7.4亿美元。
差异化竞争
应结合市场刚需
机器人产业高速发展的背后,是日渐严重的同质化问题。
目前中国生产机器人的企业超过了800家,但大部分以组装和代加工为主,处于产业链的低端,产业集中度较低,总体规模较小。同时,各地还有超过40个以发展机器人为主的产业园区,低端过剩已现端倪。
ROOBO致力于打造领先的智能机器人系统、产品和服务相结合的整体生态体系。包括研发与探索最核心的人工智能相关技术,不断设计、开发与规划新奇有趣的智能机器人和其他硬件产品,并为消费者提供整套可靠实用的软硬件体验与服务等。
ROOBO市场总监陈安东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机器人企业同质化不一定是件坏事,有竞争才会有发展。
作为行业内的企业,ROOBO认为每个机器人企业都需抓准细分市场深入研究,自主开发应用和配套服务,避免扎堆而上。
杭州迦智科技创始人熊蓉教授认为,随着技术和产品的发展以及企业对市场的深挖和相应的市场竞争力,同质化的企业会出现分化,也会有优胜劣汰,最终将会形成一批龙头性企业或者某一个市场领域的标志性企业。
“从产业化角度来讲,我觉得机器人的差异化竞争还是要紧密地结合市场的刚需,要具有一定的技术壁垒、创新的产品设计能力和优秀的产品化能力,来开发出满足市场需求的优秀产品。”熊蓉说。
迦智团队来源于浙江大学机器人实验室,已有十七年的积累,在智能移动、智能操作和智能运动方面有着丰硕的成果,也研发了多个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机器人系统。
加强市场话语权
技术创新是关键
由于产业链不完整,导致国产机器人的装备应用主要集中在搬运、码垛、上下料等一般工业领域,以及扫地、擦窗、儿童玩具等一些简单生活应用领域,在高端市场上则被边缘化。
熊蓉向记者表示,中国机器人在国际市场上话语权较小有几方面原因,最主要是在产品设计的创新能力偏弱,基本是在跟踪模拟国外机器人产品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改进;其次在一些核心关键技术方面技术优势不够明显。
但也可以看到,中国机器人的国际市场话语权也在逐步扩大,个别产品和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在一些标准化工作中,中国学者和企业也在积极参与,积极发声。通过技术和产品的创新,中国机器人在国际上的影响也会越来越大。
迦智科技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了面向物流的室内外智能移动机器人技术与产品的研究,取得了大范围环境地图高精构建、多动态环境实时准确定位、多环境物体快速语义认知、多人车混杂的安全高效导航等多项技术突破,其所定义的机器人使命是“让生产更高效,让生活更便捷”。
目前,很多企业都在开发家庭服务机器人或个人交互机器人,为其提供语音交互、视觉识别等能力。但受限于当前技术和需求痛点,一般人不会有与这样的机器人持续交互的兴趣。因此,如何利用现在一些还不完美的技术服务于人,实现与人的优质交互,并实现完全的产业化,满足真正的需求,是产品的核心与关键之一。
ROOBO自主研发了中国首款智能语音神经网络处理芯片,采用ChipIntelli公司自主知识产权的脑神经网络处理单元内核(BNPU),可完美支持DNN(深度神经网络)架构。BNPU技术包含人工神经网络运算阵列架构及其数据流控制和结构控制,具有高度的可配置性和强劲的计算能力。
陈安东介绍,服务机器人在未来将成为人类的一个高级助手和工具,甚至有可能成为家庭成员的一部分,这就要求我们在做产品的时候静下心来,更深刻地去体会用户真正的需求,深挖产品的核心价值,研发更智能的互动匹配内容,实现真正高匹配度的人机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