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5版:信息技术·机器人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5版            信息技术·机器人
 

2017年8月29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服务型机器人市场扩容 需从技术和市场双向突破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王雅静 吴洁

近日,2017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召开,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等诸多一流机器人产品悉数亮相,向世人展示着一个智能时代的到来。

人工智能、仿人仿生成为重要方向,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张伯旭认为,在机器人硬件日益趋同和成熟的情况下,机器人的差异化竞争最终将体现在软件上。对于市场的拓展,业内人士则认为,应更加注重垂直细分领域的深耕。

服务机器人

产业前景明朗

传感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技术的综合运用,直接引发了机器人产业在新制造模式和新商业模式的兴起及发展壮大。

一批服务机器人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据国际机器人联盟(IFR)预测,2015—2018年期间,个人及家庭用服务机器人的全球销量将高达2590万台,市场规模将达到122亿美元。

推出儿童陪伴机器人i宝的南京阿凡达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简称“阿凡达”)市场总监黄婷钰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为了实现差异化竞争,阿凡达决定从拟人的儿童教育机器人切入,另辟蹊径。据了解, i宝机器人的胳膊和手指可以类人运动,i宝还拥有儿童的自然语言理解系统。

另外,阿凡达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也有很强的意识,目前,i宝拥有知识产权30多项,包含机构、软件、外观等诸多方面,i宝机器人拥有智能自然语言理解系统。

黄婷钰还对记者坦言,机器人在模仿人类情感的算法、人工肌肉等方面的技术还需要进一步突破。

记者在某知名电商平台输入智能机器人,仅涉及儿童教育的品牌就达60多家,如科大讯飞、雷动云合、UBTECH优必选、能力风暴等。在儿童教育领域,机器人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然十分激烈,有机器人企业于是将目光瞄准了另外的细分领域。

深圳市祈飞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祈飞科技”)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就选择了智慧零售领域作为发展方向。该公司今年推出了人形设计的果汁机器人,专门放在橙汁机中,用来替换原来的自动化生产线,整个操作过程是全透明的。

祈飞科技执行总裁唐波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果汁机器人能对橙子进行图像识别和全方位的数据监测,从而把控质量。另外,果汁机器人还能自主削皮以及用高温蒸汽对橙子进行自动清洗。与上一代智能橙汁机相比,果汁机器人的应用不但减少了整个橙汁机的制造成本,也减少了运营商的人力成本。

将机器人用在橙汁机仅仅是计划的第一步。唐波表示,未来祈飞科技还会把这个机器人应用到智慧零售的各个环节,比如冲咖啡、奶茶、卖水等,替代或部分替代便利店店员。他还强调,“做服务机器人一定要找到一个非常具体的应用领域,尽量做到垂直和细分,这必须是一个不断细化、不断专注的过程。另外,一定要找到市场爆发点,产品要能满足市场真实需求、能产生市场效益。”

拓宽应用领域

实现差异化竞争

我国的机器人产业虽然发展迅猛,但是与成熟产业相比仍处于起步阶段。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认为,该产业目前面临的情况是:技术产品不够丰富、产业规模总体偏小,应用领域还很有限,尚不能有效满足先进制造业和人们生活的需求。

记者在机器人大会现场看到,服务机器人“同质化”现象严重,另外,很多机器人在语音识别和语义理解方面的表现尚不尽如人意。

对此,黄婷钰认为,机器人似乎尚未找到技术、市场等的突破口。在技术方面,比如:人工智能的算法需要逐步接近人类思维,机器人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进一步提高等。机器人在做家务等方面的能力仍然不够,这导致其可有可无的定位,要让其成为人们生活的刚需品还有很多方面要努力。 而从市场的角度来看,则是要寻找到更适合的细分领域的市场切入口。

唐波也从机器人研发商的角度,谈到了机器人在商业化应用方面的关键点。他认为,任何一个技术如果不能马上商业化,这个应用就会遇到很大的困难。

而北京力康优蓝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CEO刘雪楠也对《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需引导行业“脱虚就实”,真正让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产业经济”,并构建成熟的商业模式。

据了解,康力优蓝的“智能机器人生态定制开放平台”、“UROS智能机器人操作系统”和“商业实体服务机器人”等模式,为国内目前智能服务机器人领域提供了一整套通用的、可扩展的、智能化的智能生态服务解决方案。

康力优蓝还向银行、科技馆、少年宫、房地产、商场、餐饮娱乐等行业领域提供定制化的服务机器人解决方案。

刘雪楠表示,“服务机器人可以用四个词进行拆解:智能、服务、机器和人。智能与机器是偏于技术,服务和人偏于应用。机械不是重点,服务是突破的重点,基于特殊场景应用的服务及AI的建设会是重点,人性化建设也是重点。”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