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特色小镇将迎来“美好时代”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范颖华
大连将军石运动休闲小镇、即墨海洋温泉小镇、东营黄河口滨海旅游小镇、普陀沈家门渔港小镇、定海远洋渔业小镇……从辽宁大连到广西北海,中国漫长的海岸线上,一个个海洋特色小镇点缀其间。
伴随着海洋经济的兴起,海洋特色小镇将成为特色小镇建设中独具一格的新蓝海。
政策利好
海洋特色小镇
统计显示,2015 年我国海洋经济总量接近 6.5 万亿元,比“十一五”期末增长了 65.5%;新兴海洋产业保持较快发展,年均增速达到 19%。海洋服务业增长势头明显,滨海旅游业年均增速达 15.4%,邮轮游艇等旅游业态快速发展,涉海金融服务业快速起步。
今年5月,国家发改委、国家海洋局两部门下发了《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在该《规划》中,着重提出依托“智慧海洋”工程,以创新推动海洋新产业、新业态的形成。推进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海水利用产业、海洋旅游业、涉海金融服务业发展,积极培育海洋文化创意产业。
“中国具有个性的城市和沿海城市都太少了。例如山东沿海城市密度,仅及欧洲地中海北岸的二十分之一。”知名城镇化研究专家、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资深研究员李津逵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中指出,海洋文明其实是航海文明,海洋文明的发展就是航海网络的扩大,从世界的城市发展史看,好的城市具备以市场为主导、拥有自主权、产业多样化、创新动力强劲、宜居等要素。
“我国的城市创新氛围太少、紧凑空间太少、产业多样化太少;有实无名的城市太多、人为打造的城市太多。一些城市存在有观念陈旧、效率低下等弊端。” 李津逵说。
发展海洋强国,中国沿海城市、海洋特色小镇亟待创新。
制度创新
给海岛“松绑”
可喜的是,在两部门的《规划》中,对推动海洋经济发展,沿海城市和特色小镇发展上有若干可圈可点的制度创新。
比如,为了解决沿海海岛淡水缺乏这一瓶颈性问题,《规划》指出,将探索在天津、青岛、舟山等一批沿海缺水城市和海岛,统筹规划、建设、管理海水淡化供给的市政配套设施,制定海水淡化水入网水价政府补贴政策。
同样,在用海、用岛,合理开发海岛政策上亦有推动。《规划》提出,将建立健全海域和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市场化配置及流转管理制度,完善海域和海岛使用金制度。推进海域使用权和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招拍挂,支持开展无居民海岛保护开发试点,探索无居民海岛开发模式。
以上海岛利用制度的“松绑”,将直接为未来沿海海洋特色小镇的打造提供无限想象空间。海洋、海岛特色小镇的居民将有望成为名副其实的“岛主”。
在财政政策上,《规划》鼓励给予海洋装备制造、海水淡化和海洋能发电等给予企业补贴、免减税;鼓励金融机构探索发展以海域使用权等为抵(质)押担保的涉海融资产品,探索发展海洋高端装备制造、海洋新能源、海洋节能环保等新兴融资租赁市场。
据了解,日前,兴业银行与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等单位已签署协议,设立规模达100亿元的海洋经济建设专项产业基金,为福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支持。据介绍,此次专项基金首期募集20亿元,主要用于投资福建渔港经济区、渔业特色小镇、海洋工程装备等项目。
沿海省份规划上
明确支持
“一带一路”的重大机遇,也将推进海洋经济、海洋特色小镇的发展。目前,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沿海一线的海洋、海岛特色小镇已经层出不穷。
在去年第一批127个国家级特色小镇中,广西北海市铁山港区南康镇依托铁山港工业区的区位优势,提出了建设滨海宜居小镇;山东潍坊市寿光市羊口镇便是以盐业转型升级,发展海洋精细化工为主的特色小镇。
广东省在打造“9+n”特色小镇新形态中,提出了海洋特色产业小镇概念;在浙江省第二批省级特色小镇中,舟山市定海远洋渔业小镇、沈家门渔港小镇等海洋小镇名列其中;山东省政府公布的山东省60个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中,东营垦利区黄河口滨海旅游小镇、利津县陈庄荻花小镇、烟台海阳市辛安海织小镇、威海荣成市人和靖海渔港小镇、乳山市海阳滨海养生小镇等均有海洋特色小镇。
在福建沿海城市,厦门澳头渔港特色小镇、连江马鼻镇渔业特色小镇、惠安辋川滨海观光特色小镇也在拟建设之中。
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中,北京工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陈锋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所带来的政策机遇将使得沿海各省份特色小镇发展有政策、市场的叠加优势。
在江苏,从省级层面的《江苏省“十三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到《盐城市“十三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等地市级规划中,均提出培育、建成一批涉海园区、临海特色小镇。
威海作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要沿海节点城市,《威海市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2016—2025)》中也提出,将着力打造一批海洋特色产业园区、海洋特色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