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8版:国际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8版            国际
 

2017年8月1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德工业战略深度对接 助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升级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洪鸿

近期,中德两国领导人再次提出要加强“中国制造2025”同德国“工业4.0”战略对接,释放两国制造业优势同互联网结合的巨大创新潜力。专家认为,这为相关企业间的合作提供了更多机遇。

“‘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的战略对接,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在德国的一项具体实施。这将更加有利于中国与沿线国家‘互通互联’,实现工业产能合作以及其他各个方面更广、更深的区域经济合作,促进沿线国家产业升级。”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黄群慧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中国与沿线国家合作

持续深化

当前,世界各国正面临新一轮工业革命和技术革命的冲击,存在诸多机遇和挑战。加快技术升级、产业升级和全球价值链升级,重构国家竞争优势,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方向。

黄群慧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阶段的差异性非常大,涵盖了从低收入国家到高收入国家。例如,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区域,大部分东南亚国家工业化发展起步较晚,在工业发展进程中,缺乏足够的资金、科学的产业政策、先进的技术与经验等关键环节,进而影响其工业特别是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黄群慧认为,整体来讲,东南亚国家与我国展开产业对接,加速自身工业化进程,提升工业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已成为现实的迫切需要。核心需求主要在三个方面,即加速工业化进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吸引技术投资与扩大双边贸易。具体表现在铁路、电子设备制造、信息通信、计算机软件等高新产业。

事实上,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产能合作正持续深入。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中国已与20多个相关国家开展了机制化的产能合作,与27个国家签订了国际产能合作文件。

“强强联合”将助推

沿线国家产业升级

“德国工业4.0”旨在融合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实现生产灵活化与智能化,而中国是制造业大国,现阶段目标是转型升级成为制造业强国,实现智能化生产。专家认为,双方合作可以实现“强强联手”,优势互补,提升双方技术和经济实力。

“两大战略进行对接有其必要性、必然性,一方面,‘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的主攻方向都是智能制造,二者发展方向、趋势及目标基本一致;另一方面,德国高端制造业在全球处于领先水平,其技术优势突出,而中国则在市场和资本等方面有着很大优势,两国合作互补性很强。”商务部研究院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平认为。

国务院国资委机械工业经济管理研究院产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吕汉阳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中国按照“一带一路”倡议正在加速推进西进计划,加强与中亚合作与中东欧国家合作,德国也正把工业向东部国家转移,双方将沿着陆路计划,实现欧亚大陆经济对接。“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将造福“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的国际产能合作中,中德两国制造业对接实现优势互补,将带动接受产能转移的国家的工业转型升级。

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博士赵刚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说,“中德两国工业战略的深度对接,对中国来讲可以学习德国的一些经验和长处,发挥其优势,同时通过这种对接能够最直接、最容易把德国的先进工艺、先进工业、先进技术及先进理念学习到手。两国共同合作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产业升级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中铁六局相关部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负责人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的深度融合,将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更为有效地打造命运共同体。据介绍,在“一带一路”版图上,中铁六局建设的昆玉铁路、玉磨铁路连接起越南、柬埔寨、老挝、缅甸、吉隆坡、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同时他们也参与了国内“一带一路”沿线重要省份的重点工程。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