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零售铺张快速 运营能力决定前景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王雅静
无人零售带来的超前购物体验以及炫酷的科技感,让其成为零售业的新趋势。深兰科技、缤果盒子、阿里、居然之家旗下怡食家等多家国内企业纷纷布局。
大润发飞牛网CEO袁彬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无人零售是一个必须扎扎实实深耕的领域,要深入了解顾客需求,长期地、持续地去研发,不是靠噱头和故事骗点投资。不然,哪怕企业现在在这个领域有一点“声浪”,长期来看不一定能取得竞争优势。
智能技术应用普及
7月27日,居然之家旗下首个无人便利店——EATBOX,在世纪金源购物中心一层居然之家家具家饰馆正式开张营业。记者通过现场体验发现,进入EATBOX购物,流程大致分为三步:进门验证身份;商品识别;支付。
不过和其他的“盒子”不一样的是,进店处有两道门,怡食家技术方面负责人王磊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这是EATBOX的独创设计,当第一道门关闭,第二道门才能打开,目的是为了防止他人尾随,保证用户安全。”出口处依然是双门设计,通过进行人脸识别,即可出门。
记者在EATBOX内看到,所有商品都贴有RFID 标签。而阿里的“淘咖啡”以及“缤果盒子”,同样也采用了RFID技术。对于RFID技术的运用,有声音认为,粘贴RFID 标签会导致工序繁琐,另外也会增加运营成本。对此,王磊认为,每张RFID标签的成本约为4毛钱,随着技术的升级和店铺的扩张,EATBOX会逐步采用RFID+视觉识别的混合方案。
东吴证券首席证券分析师郝彪分析称,无人零售店现在主要有三种路线的技术方案:一是人工智能流派,主要采用机器视觉、深度学习算法、传感器融合技术、卷积神经网络、生物识别等技术;二是物联网流派,主要采用 RFID 标签技术;三是互联网流派,主要利用二维码来完成对货物的识别。同时,他也认为,不同技术方案也各具特色。
无人零售的前景令人鼓舞,而黑科技的加持更是让其光芒四射,不过有零售领域的分析师则认为,无人零售技术方案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待解决,如识别率仍需提高、防盗技术仍需改进等。
无人便利店的前置技术——商品识别等备受关注。缤果盒子创始人、CEO陈子林认为,和技术相比,后端运营维护才是无人便利店更为重要的部分。
而袁彬也对记者表示:现在不管是RFID技术或是图像识别等技术,都已经到了即将落地普及的程度,技术上应该不是一个大的障碍,而且技术的差距早晚也追得上。
对此,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也认为,无人便利店从货架展示、进门时的身份识别认证、支付,到商品和货架管理、品类管理,都需要靠技术支撑,当然,运营能力也很重要。
考验后台支撑体系
紧随共享单车之后,无人便利店成为资本最大的期待。当技术不再是阻碍无人便利店发展的核心问题时,后端的运营能力或决定着无人便利店的生死。谁能最早实现单店盈利,谁就能将这一模式复制并快速铺开,谁就能获得资本的青睐,成为这个行业的“独角兽”。
那么,目前进军无人便利店的都有哪些企业?他们又带着什么样的基因和标签?
作为电商巨头进军无人零售的代表,淘咖啡携阿里的大数据、云计算、生物识别、人工智能等高科技长驱直入。
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曾表示,阿里并不是希望开咖啡馆、开超市等,更多的是想把创新做出来,最终和合作伙伴进行合作,帮助别人去升级。据淘宝网公关人士孙翰捷对《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淘咖啡目前还没有商用计划。可见,淘咖啡也将延续阿里的平台思维,做技术或基础设施的输出。
缤果盒子是资本驱动型代表,背后的资本大佬纪源资本、启明创投、源码资本等拿着白花花的银子猛砸,要一年砸出5000家的规模。
而EATBOX则有着传统零售的显性基因,背后的怡食家是居然之家旗下子公司,主打高端超市。EATBOX与怡食家超市共用物流、人力、供应链等资源。
虽然无人便利店的终端降低了人力,但后台却需要非常强的支撑体系,尤其是供应链。
有20年零售经验的怡食家CEO安利英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无人便利店的成本可控,主要提升营收的方法是靠商品的竞争力及盈利能力,形成完善的供应链条。在开店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后,日均1500元的营业额可实现盈利。
这意味着,无人便利店只有实现大规模连锁,才能够产生规模化利润。然而,规模化带来的多店运营也将考验着无人便利店。袁彬认为,随着无人便利店扩张,后台的供应链、商品的快速补给以及整个现场的标准维护、异常情况的迅速反馈等都考验着无人便利店的运营能力。
他同时也表示,拥有快消品供应链优势,能利用大数据深入研究顾客需求,以及能及时改进系统和流程缺陷的这种具备综合能力的公司,有机会获得更好的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一些布局无人零售的企业来说,“无人”也并非其核心,通过大数据掌握顾客购物习惯,用大数据做精准营销和智慧运营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