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4版: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4版            评论
 

2017年8月1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如何打赢人工智能这场战略决战?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丁是钉

王利博制图

以目前人工智能井喷式的发展速度,也许在将来,地球会变成一个人和机器人混居的世界。那么,机器人会拥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成为人们格外关注的问题。可以这样说,谁能控制未来人工智能的“大脑”,谁就会把握对未来世界的主动权。

举个简单的例子,就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一个在中国开惯了车的人,乍一到欧洲,会感觉别人都是在逆行。因为,中国的交通法规定,右侧通行;而欧洲恰恰相反,是左侧通行。如果一个机器人或者是无人汽车,被输入的是欧洲的交通法规,却来到中国,它要么是一脸茫然,无所适从;要么是一意孤行,到处闯祸。

也就是说,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认知,可能是截然相反的,这一点也完全可能“遗传”或“传染”给机器人。

2017年7月20日,中国政府公开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在《规划》中有如下表述:当前,新一代人工智能相关学科发展、理论建模、技术创新、软硬件升级等整体推进,正在引发链式突破,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从数字化、网络化向智能化加速跃升。对我国来说,我国国家安全和国际竞争形势更加复杂,必须放眼全球,把人工智能发展放在国家战略层面系统布局、主动谋划,牢牢把握人工智能发展新阶段国际竞争的战略主动,打造竞争新优势、开拓发展新空间,有效保障国家安全。

蒸汽技术、电力技术、互联网技术,每一次重大的技术革命都对人类世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且其给人类带来的利益远远超过危害。当机器开始出现的时候,人们非常担忧机器会剥夺人类劳动的机会,让大量的工人失业。和这种悲观的预期相反,机器的普遍使用,非但没有导致失业,相反却创造出更多的劳动机会和工作岗位。

以往技术革命的经验,让一些人对人工智能技术可能产生的影响,做出了过于乐观的推断,即便是那些悲观的声音,也集中到人工智能对就业率的影响上,很少有人从更深层次上思索人工智能技术可能带来的危机。

无论是什么机器,都是由人类来操控的,机器人却可以以更“主动”的方式操控自身,而且可以和人类一样有自己的“意志”,这是机器人和机器的本质区别。

越是发达的国家机器人所占的比例越高,机器人的“智商”也相应越高。就像从石器时代到青铜器时代的进化一样,高“智商”机器人的普及,会对人类文明和人类命运产生深刻的影响,让人类进入到一个全新的时代。

从神话到预言再到现实,似乎在转瞬之间,机器人时代已经到来。海尔的无人工厂、京东的无人仓储、阿里的无人超市……一个又一个堪比科幻大片的震撼场景,不断刷新人类对于人工智能的认知。突然爆发的人工智能市场,既让人措手不及,又令人欣喜若狂。这不仅意味被增长难题所困扰的中国经济,忽然找到了一个不可估量的经济增长点,而且预示着全产业形态的变革,每一个行业都可能因人工智能而改变。

作为对科技最敏感的互联网企业,百度、阿里、腾讯最先嗅到人工智能诱人的商机,争先在人工智能领域谋局布阵。而传统企业也不甘落后,2016年,美的集团耗资296亿元,收购德国机器人制造巨头库卡集团94.55%的股份。和以往重大科技创新重点依靠“国家队”不同,国家首个人工智能实验室——“深度学习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是由百度牵头成立的。民营企业承担起了人工“大脑”研究的“国家使命”。

从经济领域向生活领域渗透和扩散,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必然趋势,人工智能正在改变人类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未来出行,你可能乘坐无人驾驶汽车悠闲地看着风景;回到家里,机器人保姆已经为你煮好了饭菜;到了医院,为你诊断的可能是机器人医生。在医疗方面,人工智能对恶性肿瘤的正确检测概率比普通医生高50%;在即时翻译方面,已经实现10多种语言的翻译功能;在更多的领域里,人工智能都带给人们更好的体验。许多人类不能做到事情,人工智能却可以驾轻就熟。

依据《规划》,到2030年,人工智能在生产生活、社会治理、国防建设各方面应用的广度深度将极大拓展,形成涵盖核心技术、关键系统、支撑平台和智能应用的完备产业链和高端产业群,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0万亿元。

就像手机几乎已经成为人类的一个“器官”一样,人类未来对人工智能的依赖度会更高。上识天文、下识地理的人工智能,会远比诸葛亮更加聪明,依靠对于大数据的收集和计算,人工智能可以做出比人类更准确的决策,人类会逐渐把决策权让渡给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不仅仅是市场份额和经济利润的竞争,更是一场关乎国家命运的战略决战。除了能够短期见到经济效益的研发,中国企业必须舍得在基础性研发上花钱。那些试图采用跟随策略、模仿策略等竞争策略赚钱的企业家,都是短视的。在对机器人“大脑”的控制战中,中国企业必须要通过超越战略,取得主导权和控制权。

这是个巨大的挑战,但我们别无选择。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