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27版:中国国资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27版            中国国资报道
 

2017年7月25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石油24年海外路 善用法治捍卫国资安全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丁国明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央企“走出去”步伐正越来越快,境外并购、承揽重大项目、引进战略投资等涉外经营活动全方位展开,面临的风险也随之大幅增加。如何妥善应对各方面风险,是摆在央企面前的重大课题。

作为“走出去”较早的能源央企,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下称“中国石油”)在海外已成功布局多个投资超百亿元项目,如中亚天然气管道项目、中缅管道项目、俄罗斯亚马尔液化天然气等项目,在收获经济效益的同时,有些项目甚至受到国家元首点赞。中国石油“走出去”有何值得借鉴的举措和经验?究其成功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24年海外路

实现跨越发展

自1993年实施“走出去”战略以来,中国石油海外油气合作从秘鲁塔拉拉项目起步,到早期获得苏丹、哈萨克斯坦和委内瑞拉的一批规模项目,至今已有24个年头,逐步实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跨越式发展。

据统计,2011年末,中国石油海外勘探开发公司实现权益油气产量5175万吨,相当于在海外建成一个大庆油田,海外工程技术服务等业务的规模不断扩大,在海外树立了中国石油的良好品牌形象。

在这些项目中,模式创新是业务拓展的一把利器,法务人员利用国家关注的优势,实现企业主导政府间协议起草,确立合作框架后再签订企业间商业协议的模式,大幅降低了项目实施的政治风险。同时,也充分发挥了中国石油上、中、下游一体化的优势,带动工程建设和工程技术服务企业一同参与项目建设。

中国石油法律事务部副总经理赵要德告诉记者,“在总部和海外企业各级法务人员强有力的保驾护航下,中国石油海外项目法律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多个国家的项目取得巨大成功,不仅提升了企业价值、树立了良好形象,还加强了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能源合作,对营造和平发展的环境产生深远的影响,得到东道国的肯定。”

法务工作

助推海外业务拓展

对于中国石油海外业务来说,精干高效的法务队伍是开展海外业务的组织保障,懂业务、通法律是法务创新工作开展的前提。

专业的法务队伍是海外业务成功开展的重要保障。赵要德表示,自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石油上游业务走出国门伊始,集团公司领导便重视海外业务法务队伍建设。为此,中国石油选派优秀的青年法律骨干赴北美、欧洲及俄罗斯等国家地区学习深造,并制定优惠政策吸引涉外业务法务人才加盟中国石油。“他们在参与具体项目时,不仅能够独立完成境外合资并购项目的尽职调查、文本起草、法务谈判及风险防控工作,而且还能在商业模式的选择、评估和谈判中出谋划策,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在重大项目中,法务人员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创新地开展法务工作,为项目的成功实施、降低法律风险发挥了重大作用。

苦练内功

应对“走出去”风险

在今年的达沃斯论坛上,国务院国资委主任肖亚庆指出,海外投资是国有企业下一个改革方向。

目前,中国企业“走出去”,“需要国家层面给予扶持:一是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国资专家王吉鹏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政府通过财政政策、信贷政策、税收政策、外汇政策等相关政策扶持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此外,制定‘走出去’国家政策扶持导向目录。”

王吉鹏认为,央企自身还要苦练内功,要放眼世界,围绕自身发展战略,增强自身竞争力,例如,中国石油制定清晰的海外投资战略,做好“走出去”整体经营规划,培养法治人才队伍,法务人员参与项目合规实施等都是很好的举措。

为规避相关的政治风险等非商业风险,王吉鹏建议,央企可以强强联合,面对境外市场,打造大品牌,既避免无序竞争,还可以充分利用资本市场进行实物投资、跨国并购,通过资本运作获得相应的市场开发权益。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