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特色小镇呼之欲出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范颖华
王利博制图 |
随着农业部、工信部、国家民委、国家旅游局等部委推出特色小镇扶持政策之后,文化部日前也在政策规划上表示,将支持文化特色小镇的建设。
《中国企业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十三五”时期,文化部将支持各地建设一批文化特点鲜明和主导产业突出的特色文化小(城)镇。到2020年,随着文化与旅游双向深度融合,将建设一批有历史、地域、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的特色小(城)镇。
相关专家表示,随着“文化+”、PPP等融资模式上的创新,文化特色小镇将有望发挥后发优势,在特色小镇建设中展现文化产业的强劲动力。
将支持建设一批
文化特色小镇
根据文化部日前发布的《“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未来,文化部将推动文化产业发展融入新型城镇化建设,保护乡村原始风貌、自然生态,承载文化记忆和乡愁,支持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发挥创意、技术、人才、资金密集优势,积极推动产城融合发展,鼓励中小城市、小城镇和农村充分挖掘特色文化资源,积极发展县域特色文化产业,打造特色文化产业群,促进城镇居民、农业转移人口和农民就业增收。支持各地建设一批文化特点鲜明和主导产业突出的特色文化小(城)镇、特色文化街区、特色文化乡村。
在完善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方面,将加强对各级各类文化产业园区的规范管理,突出文化内涵、主导业态,引导特色发展、融合发展、创新发展,防止盲目投入和低水平、同质化建设。严格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命名标准,建立文化产业园区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估机制,强化动态管理,完善退出机制,支持地方合理规划建设特色文化产业园区。
到2020年,随着文化与旅游双向深度融合,促进休闲娱乐消费的作用将更加明显,届时将支持建设一批有历史、地域、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旅游休闲街区、特色小(城)镇。
鼓励“文化+”
融合发展
在文化特色小镇建设中,将推动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装备制造业和消费品工业深度融合,提升产品附加价值;鼓励合理利用工业遗产发展文化产业,以文化创意为引领,加强文化传承与创新,建设有文化内涵的特色城镇。
《规划》指出,将鼓励文化创意、演艺、工艺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与旅游资源整合,开发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的旅游演艺精品和旅游商品;提升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和服务设计水平,促进发展参与式、体验式等新型业态;支持开发集文化创意、旅游休闲、康体养生等主题于一体的文化旅游综合体;扶持旅游与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数字文化产业相融合。
同时还将推动文化产业与农业有机结合,合理开发农业文化遗产,支持发展集农耕体验、田园观光、教育展示、文化创意于一体的特色农业;支持发展体育竞赛表演、电子竞技等新业态,鼓励地方依托当地自然人文资源举办特色体育活动;推动文化产业与健康养老产业结合;支持开发承载中医药文化的创意产品。
《规划》表示,将推动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中国(义乌)文化产品交易会、中国国际网络文化博览会、中国国际动漫游戏博览会等重点文化产业展会转型升级。
有数据显示,到2020年,预计动漫产业产值达到2500亿元左右,随着动漫创意和产品质量大幅提升,文化部将培育打造3—5个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动漫展会。
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中,国资委商业科技质量中心研究员罗天昊指出,在重点文化产业展会的转型升级中,如同乌镇借力互联网大会,各地的文化特色小镇完全可以将上述展会嫁接到自己的小镇。随着动漫产业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动漫会展、动漫节等IP也将促进特色小镇的发展。
积极引入PPP等
融资模式创新
《规划》称,将创新文化产业融资模式,推动文化资源与金融资本有效对接。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产品和服务创新力度,开发适合文化企业特点的文化金融产品。积极探索文化资产管理、文化产业融资租赁、文化保险等业务创新。
支持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融资,进一步扩大文化企业上市融资、并购重组。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股权融资,研究设计“文创债”,扩大文化企业债券融资规模。鼓励金融机构针对文化产业特点创新产品和服务,建立文化产业融资担保、保险、版权质押等投融资服务体系。
同时,还将推广实施文化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征集适宜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的文化项目。切实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示范工作,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案例,助推更多项目落地实施。
绿维创景战略规划研究院院长屠长风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家大力倡导的PPP模式,为文化旅游特色小镇开发提供了原动力。
“从原来单一项目的开发,变成与政府合作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项目群发展。”屠长风认为,PPP模式将发挥金融机构的“投资、贷款、债券、租赁、证券、基金”综合服务功能和作用,在设立基金、发行债券、资产证券化等方面提供财务顾问服务。发挥资本市场的积极作用,盘活当地特色资产资源,为特色小镇建设提供多元化金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