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君集团合伙人、文创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夏忠群博士:
特色小镇的主体、招商和产业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周梦
今年1月,国家发改委联合中国城镇化促进会等多家单位启动“千企千镇”工程。此前,国家住建部、发改委、财政部曾联合发布通知,提出在2020年前,培育1000个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
《中国企业报》:“千企千镇”工程实施已近半年,你怎么看?
夏忠群:中国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然选择——邻近中心大型城市群创建产业支撑的特色小镇,更精准的说法应该是“公司镇”,这是“逆城市化”的必然结果。柏溪、海德堡、科尔玛、好莱坞、基督城等,都是著名的案例,它们虽然产业不同,具体的业务形态也千差万别,共同享有一种相同的“公司镇”商业模式和成功逻辑。
在浙江等省做积极努力和大胆尝试的基础上,国家住建部、发改委、财政部等决定在全国范围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明确提出,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千企千镇”是目前的最领先的思路,因为,这里所谓的企业,是指能够带来或者有能力培育特色产业的龙头企业。
《中国企业报》:据了解,当下特色小镇建设虽然“炙手可热”,但在建设过程中出现了招商难度大和重复建设等问题,你认为原因主要在哪儿?
夏忠群:我认为普遍原因是前期战略规划做得不够深入。战略规划的核心是研究产业,一个典型小镇的主导产业最好甚至一定是复合型产业,但是需要前期进行战略规划加以识别。这种核心产业的获得其实是 “天造地设”的结果,通俗地说,“天”是指区位条件决定的产业的客观属性,“地”是指主导小镇的创建公司的主观意愿。包括国内优秀的地产公司都在很早就导入了“订单地产”、“招商前置”等策略,这些公司往往都在前期战略规划方面不遗余力。
从经费和时间等方面的考虑,很多特色小镇的决策者不愿意寻求专业机构做前期的战略规划咨询,真实情况是“磨刀不误砍柴工”。因为,对于成功地创建特色小镇来说,战略规划是具有界定“基因”的重大意义的,千万不能在这个环节上“偷工减料”。
《中国企业报》:在你看来,特色小镇的崛起最好或一定要有“复合型产业”,您认为该如何做到这点从而促使特色小镇落地?
夏忠群:一般来说,“复合型产业”要以第三产业中具有独特文化价值的业务为核心构建完整的“全产业链”,因此,龙头企业具有不可替代的角色和作用。
我认为,如果没有这种能够胜任界定特色产业能力的龙头企业,特色小镇最好寻求合适的专业机构做好前期咨询服务。这种服务的核心服务内容主要是为特色小镇制定发展战略,确定主导产业并且为顺利招商奠定基础。与此同时,这种服务还能帮助决策者优化整体投资策略,包括从PPP到产业投资基金和众筹、共享、挂牌上市等;另外,还有非常重要的内容是吸引优秀人才的策略和培育称职的小镇运营管理团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