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0版:中国招商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0版            中国招商
 

2017年7月4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沧州渤海新区: 以制度创新对接京津冀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汪晓东

京津冀一体化为各方带来经济跨越。在沧州渤海新区华丽转身的背后,既有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理念的高度执行力,又有产业升级深度融合的创新,可谓处处留下鲜明印记。

沧州市委常委、渤海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张国栋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推进京津冀重点发展区域和领域率先突破,激发了滨海新区和渤海新区全面协同发展活力,目前,沧州与天津滨海新区签订了全面推进协同发展框架协议,为两区域发挥现有优势、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分工协作拓展了道路。

从人才合理流动方面破题

渤海新区提出“建设人才高地,带动区域发展”战略,出台专项人才引进政策,紧紧围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需要。面向重点企业和科研单位,加大化工、汽车、装备、农业、医疗、教育、物流等行业对口引进高层次专业人才力度;丰富引才方式,采取项目合作、技术培训、咨询服务、技术承包、技术入股、人才租赁等柔性引进形式,吸引京津人才智力向新区流动。

通过加强与京津及国外大学、科研院所的有效对接,引进高端人才团队和先进技术成果。先后与河北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工程研究所、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乌克兰文尼察国立技术大学、乌克兰国立化工大学等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现已有10个研发平台和高端团队签约入驻新区。

园区空间上实行异地监管

张国栋认为,项目招商力求精准,按照区内划分的科创产业园、装备制造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石化产业园、冶金产业园、轻工食品产业园进行对口推荐,做到了事半功倍。“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专业招商队伍走在了前沿,在亲情招商、友情招商等创新方式上,为全区开放招商探索了好经验、闯出了好路子。”

不仅如此。渤海还在制度上创新,空间上延伸京津优惠政策。北京食药监局对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园区在空间上实行异地监管,使得在渤海新区入驻的北京药企依然保留“北京身份”,相应产品批准文号不做转移,既解决了新药品落地转化和规模化生产难题,又能继续享有北京的资源优势,保留“北京药”的品牌效应和首都市场,为北京医药企业节约了大量时间成本,促成了生物医药园区的快速发展。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