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5版:中国招商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5版            中国招商
 

2017年6月27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特色小镇要“用脚做规划”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李津逵

今天的中国城市化已经亮出了警示灯。中国城市平庸低效的空间形态太多了,产业单一、创新乏力的地方太多了,大都市的爆棚、乡村的凋敝,工业区产城分割的困境,需要在大城市群内、大中城市之间建设更多能够吸引新产业新人群的小城市、小城镇。

只有那些富于桑梓情怀,有着坚定愿景的基层政府才能够用好当前特色小镇的机遇。就像一个有着明确航向的船长,在他的掌控之下八面来风都会变成东风。

特色小镇要在三种空间集成创新,即:1、产业空间:形成丰富的业态,特别是要培育支持本地传统第二产业转型的生产性服务业,以新产业聚集新人群,新人群建设新城市;2、物理空间:形成紧凑的街区,增加人们相互交流启发的机会;3、社会空间:建设有活力的社会,实现公众参与、社区协商、实现发展的成果让全社会共享。

做好小镇的规划一定要迈开双脚。按国家有关部委提出的“特色小镇”,就是两三平方公里、三四万人口、产业上具有创新引领作用、生产生活一体化的地方。也就是说,特色小镇的范围是步行尺度。按照国家有关部门已经评出的特色小镇,有不少是建制镇。这些建制镇的建成区,也基本是步行尺度。

小镇的规划,要从全局和长远来谋划。要回答未来这个地方在区域内扮演什么角色?居民住在哪里?购物在哪里?上学就医在哪里?社交活动在哪里?内外交通靠什么?他们之间、他们与周围的山水田林是什么关系?水电路气怎么解决、垃圾污水如何处理,特别是这座小镇有哪些独特的文化和精神气质需要保护和发扬?

需要了解当地的地形图,以及城乡体系和交通规划。这些都是本地规划院所擅长的,这样的规划更需要有丰富的国内外小城镇的建设经验,这往往是本地规划机构所欠缺的。遗憾的是,地方规划机构往往是按照省城—地级市—县城—重点镇—特色小镇这样的行政级别来配置他们的人力资源。

特色小镇的规划特别需要迈开双脚与大地“谈恋爱”的态度。一个富有经验的规划师在这样一个小镇与当地的居民、企业家、商贩、政府官员一起,边聊天,边逛街,走上一个星期,大地就会把自己的梦想和痛处告诉他。遗憾的是,按照行政层级排序接手小镇规划的年轻人得不到指导,缺少经验,只能在图上作业,画出的规划水土不服,难以落地。

小镇的规划功夫不在于画图,而是在于走路,并且一定是有全球小城镇经验的人迈开双脚来走路。因此,规划的费用不在于画了多少张图,而是在于有经验的规划师走了多少路。他能不能走完这些路对小镇做出实事求是的判断,然后告诉你这个小镇如何做“最好的自己”,又如何能活出“最好的当下”。

我和很多镇长说,如果付20万元规划费,不一定能请得到“用脚做规划”的规划师,但如果付10万元规划费,一定有“靠画图做规划”的人来接单,并且是暴利。所以,“用脚做规划”是特色小镇拥有持久生命力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

在首批公布的全国127个特色小镇中,广东顺德北滘镇名列其中。8年前,面对制造业电气独大,电器制造业家电独大,家电制造业中一企独大的局面,北滘镇政府在顺德区政府、广东省政府的支持下,引进了专业化的运营商建设工业设计园区,汇聚了一批创新设计的力量,形成了与国内外大学、设计界的常态合作,一方面促进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孵化培育出工业设计、智能制造的一批“小巨人”,改变了产业的生态。如今在北滘,美的全球创新中心出现了,碧桂园也在创造科技小镇,整个北滘成为珠江西岸崛起的创新小镇。

以韩国为例,汝矣岛(Yeouido)是流经汉城(今首尔)汉江段上的一个面积8.4平方公里的小岛,这个百年前荒无人烟的小岛如今人口已达3万多。1970年开始,韩国政府就通过架设大桥、搬迁韩国国会议事堂和韩国证券交易所等方式将部分首都功能向岛上疏散。2002年,在首尔市长李明博任期内,汝矣岛作为金融聚集区开始进入全面开发阶段。2009年1月,韩国国会通过了《国际金融中心的法律》,将首尔汝矣岛指定为国际金融中心。纽约银行、大和证券、ING资产管理及房地产资产管理、德勤等五六家外国企业纷纷入驻,新建办公楼出租率超过80%。汝矣岛现在已经成为韩国首屈一指的综合金融中心区,成功为首尔奠定了在全球金融城的地位。除金融之外,汝矣岛也是LG电子公司、MBC和KBS电视台的总部所在地。首尔的地标建筑“首尔国际金融中心”、“大韩生命63大厦”也屹立岛上。

韩国城市化的最新进展是市民下乡,他们或是“归农”、或是“归乡”蔚然成风,给乡村发展、农业生产带来积极的影响,大都市圈内职住一体的新型小城镇建设,例如京畿道的板桥新城,都对中国当前的城乡一体化发展和特色小镇发展以及未来的乡村现代化发展有着宝贵的借鉴价值。

[作者系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资深研究员]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