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4版: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4版            评论
 

2017年6月27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如何让IPO发行节奏更理想?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皮海洲

王利博制图

最近一个时期,市场围绕着IPO之争愈演愈烈。基于A股市场行情的低迷以及IPO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一方呼吁放缓IPO进程,甚至叫停IPO;而另一方则反对IPO暂缓与叫停,主张加快IPO步伐,表示IPO对股市行情并无影响。

而在双方之争中,主张加快IPO步伐的声音显然更加响亮,但主张放缓的一方显然更受投资者拥护,以至于证监会也不得不重视这种诉求,似乎也确实放缓了IPO的步伐。5月26日核准了7家IPO公司的首发申请,低于之前每周不少于10家的数量,6月2日核准的IPO公司数量更是降到4家。不过,由于市场反对放缓IPO的声音激烈,6月9日证监会核发IPO公司的数量又大幅反弹到8家,但仍然低于“常态化”发行下的每周10只。

那么,IPO对市场行情到底有没有影响?在笔者看来,IPO对股市行情的影响肯定是存在的,否认这一点,就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也是对市场供求规律的否认。

IPO之于股市的关系是一种供求关系。在市场资金一定的情况下,IPO的过程其实就是增加市场供给的过程,IPO越快,发行数量越多,股市的重心就会越发下移。当然,要想减少IPO对股市行情的影响,就必须增加股市需求方的力量,即为股市引入新的投资者,引进新的资金,使需求方的增加与股票供给的增加相匹配。

但现在股市所面临的情况是,在经过2015年下半年到2016年初的股市三波股灾之后,投资者的信心受到重挫,不仅大量投资者从股市撤离,而且大小非套现,上市公司再融资都向股市张开了大口。整个A股市场失血严重。在这种情况下,IPO又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进入加速发行状态,尤其是从今年开始,IPO更是进入高速发行阶段,每周核准发行的IPO公司数量不低于10家。如此一来,股票重心如何能不下移呢?又怎么能说IPO对股市行情没有影响呢?

当然,从现阶段来说,由于证监会对IPO公司的融资额度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同时也对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等再融资也予以了限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IPO对市场的冲击。但尽管如此,我们仍然不能认为,IPO对股市行情没有影响。因为这种IPO对市场的影响除了资金上的分流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对投资者心理上的冲击。因为在行情不振的情况下,管理层仍然加速IPO,这种做法很容易对投资者的信心构成打击,从而导致投资者对市场用脚投票,进而加剧行情的下挫。

而更加重要的是,目前的IPO制度存在缺陷,给股市带来较大的隐患:根据现行的IPO制度,任何一家公司发股上市,都会给市场带来不少于三倍于首发流通股规模的限售股。而公司股本达到4亿股的,其限售股的规模更是9倍于首发流通股的规模。这些限售股将会在一年之后或三年之后进入市场流通,而且成本十分低廉。因此,一旦这些廉价的限售股流通套现,股市就成了限售股股东们的提款机。由此带给市场的冲击是巨大的。而当下的新股发行仍然还在一批又一批地生产着大量的限售股,投资者不能不对这样的IPO制度感到畏惧。这也是导致投资者对IPO加速发行感到恐惧的原因。

所以,从监管的角度来说,监管者需要正视IPO对股市行情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在股市行情低迷的时候,一定要控制新股发行的节奏,减缓IPO对股市行情的冲击。实际上,在新股发行节奏的把握问题上,管理层完全可以将新股发行节奏与行情的发展挂钩。比如,上证指数在2500点以下停止IPO;2500点以上到3000点以下,每天平均发行的新股不超过0.5只;往上每500点指数为一个区间,每个区间每天增加0.5只新股发行数量。即指数在3000点到3500点,每天平均发股1只,3500点到4000点,每天平均发股1.5只,依此类推。这样新股发行既考虑了市场的稳定,也给了投资者明确的预期。尤其重要的是,根据这种做法,管理层不会片面追求新股发行,管理层要想多发新股,就必须把股市提振上去,以此达到融资与投资的“双赢”。

而从股市的长治久安来说,管理层在调节IPO节奏的同时,还必须尽快完善IPO制度。比如,通过当下对《证券法》的修改,来完善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让上市公司告别“一股独大”的局面,使股市不再成为限售股股东们的提款机。如将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控制在33%以内,将首发流通股的比例提高到50%,以此避免新股发行成为限售股的生产机器,减缓新股上市后由于大股东等重要股东的减持而给市场带来的冲击。而这种IPO制度的完善也是有利于减缓IPO对股市行情的冲击。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