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吉兴隆乡:特色产业补齐贫困村发展短板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马瑞悦
2016年底,随着西吉县兴隆镇张齐、洞洞、小段3个村的脱贫销号,兴隆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400元,至此,全镇14个贫困村全部脱贫销号,成为西吉县整体脱贫第一镇。
兴隆镇党委书记慕夙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介绍,兴隆镇共有32个行政村,6.5万人,其中回族人口占92%,是西吉县第一农业人口大镇。按照2014年统计数据,全镇有14个村为贫困村。
据慕夙介绍,兴隆镇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加快发展、富民强镇为目标,以脱贫攻坚为依托,初步形成了以活畜交易、清真牛羊肉屠宰和贩运、“三粉”加工、特色蔬菜种植、煤炭贩运、建材化肥经销和服装百货等商贸流通为特色的产业体系,引领群众增加收入摆脱贫困,让兴隆乡驶入致富快车道。
“红军粉”为当地百姓带来收益
1935年8月,红二十五军作为第一支进入宁夏西吉县的红军队伍,他们充分尊重回族群众的宗教信仰和风俗,并把在当时看来很先进的南方粉条制作技术教授给当地群众,被盛赞为“仁义之师”。如今,不仅红色故事仍在当地口口相传,“红军粉”更为当地百姓带来了收益。80多年过去了,制作“红军粉”改善回族群众生活的传统仍然持续着。
据悉,兴隆乡王河村五组“红军粉”生产大户海孝,从事淀粉贩运和加工20多年。作为村里的致富带头人,致富后没有忘记乡邻,为了帮助1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如期脱贫,他扩大了粉条加工厂规模,如今年加工能力提升到近600吨,粉条销往全国各地。
据数据显示,一个普通工人每年在粉条加工厂里的固定工资有3万多元,技术工则达到5万元以上。像这样的粉条加工厂在王河村五组就有4家,在这些大户的带领下,王河村成为全市“三粉”加工重点村、肉牛养殖示范村,西吉县平安模范村、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特色养殖带来致富喜人景象
人勤春早,在兴隆镇,由于政府、兴隆镇党委抓落实有力,村民干劲高涨,从而形成了村村有产业、人人有事干、家家能致富的喜人景象:2016年年底,兴隆镇下范村成为果林种植、煤炭贩运、特色养殖专业村。小段村成为肉牛养殖示范村,户均养殖肉牛5头以上。在这些特色村的带动下,全镇肉牛饲养量达10万头,年交易量17万头,羊出栏8万余只。
洞洞村村民张风清2015年还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当年在政府的帮助下,购进了3头肉牛,经过2年的精心喂养,不仅牛的存栏数增加了,还出栏了6头,2016年仅养牛就收入了3万元。他和洞洞村141户建档立卡户一起脱了贫。
特色种植引领村民增收入
据兴隆镇单民永久性蔬菜基地负责人介绍,兴隆镇单民永久性蔬菜基地总面积800亩,布设了芹菜不同品种、不同播期、黑白膜压砂与露地直播等示范展示区域。目前,前期种植的100亩蒜苗已经销售结束,每亩产量达4000公斤,亩产值1.44万元。基地还辐射带动周边单南村三个村民小组241户农户种植特色蔬菜1000亩。
据了解,兴隆镇调整蔬菜种植结构,积极探索蒜苗、芹菜等蔬菜轮作倒茬,发展永久性蔬菜基地,有效规避了单一蔬菜集中上市滞销风险。西吉蒜苗复种蔬菜模式在宁夏南部山区开创了一年两茬的先河,亩均收入2万元以上。全县发展蒜苗复种蔬菜1.3万亩,预计创收2.6亿元以上。
兴隆镇原党委书记马杰说,“虽然全镇整体脱贫了,但是巩固提升尤为重要,这是防止返贫的关键。”为了巩固成果,防止反弹,全镇干部丝毫没有放松脱贫攻坚工作,坚持“一村一策”“一户一法”巩固已经取得的成果,稳定增加农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