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8版:中国招商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8版            中国招商
 

2017年6月6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安徽桐城“六尺巷”外要建特色小镇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江金骐

“桐城不仅要让文化遗存发扬光大,还要深度挖掘桐城‘六尺巷’等历史文化资源,聚焦产业叠加,盘活优势资源,推进特色小镇建设。”桐城市委书记刘中汉日前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桐城市已明确提出创建特色小镇的总体目标,到“十三五”末,要在全市建成一批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传统文化等特色小镇,形成特色小镇集群发展的新格局,这其中就包括双港文化旅游特色小镇。

不搞“铺摊子”

按照“分类分批、梯次推进”的原则,桐城市今年将首批着力推进双港、嬉子湖、孔城3个特色小镇创建。

“首批特色小镇编制规划,最快于六月底完成。”双港镇党委书记吴新宇向《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自己的镇作为市里面重点规划的特色小镇候建单位,既关注有关特色小镇的国家政策动态,又关注当地推进特色小镇的计划安排。据他所知,桐城市积极开辟“绿色通道”,在审批管理上做“减法”,优化流程、简化手续、压缩时间,对符合优先办理的重点项目实行专人负责制,及时跟进、尽快办结;在政策供给上做“加法”,着手设立特色小镇专项扶持引导基金,在人才、土地、技术、项目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加大特色小镇创建支持。

据了解,桐城市的首批小镇创建各有特色,比如,以“十甲文旅”为主线,以生态保护为重点,依托孔城老街、孔城河、现代农业等资源,形成老街古镇风景区空间格局,打造十甲文旅特色小镇。再就是以生态为基础,以乡村为依托,以文化为底蕴,以湖滨岸线为主要载体,融汇水上娱乐、农业、乡村度假、诗意栖居,建设具有示范意义的高效农业示范地、具有独特魅力的生态旅游目的地和自然山水田园风光为主体的诗境家园小镇。

具体到吴新宇所在的双港镇,就是以古村落、以练潭老街保护为中心,以“横山练水”全域生态旅游为依托,以塑料包装产业为支撑,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载体,打造“横山练水特色小镇”。

“这三个小镇的规划建设,都做到规划在前,不搞跟风工程、不贪大求多。”吴新宇介绍,为有效、有利推动首批特色小镇的创建,经全市科学编制的建设规划,规划区域面积都控制在1—3平方公里,核心区建设面积控制在规划区域面积的30%—50%。

“小动作”先蓄势

双港镇为早日开建特色小镇,他们5月初组织人员,专程赴京参加桐城(北京)投资环境说明会。

“真诚希望各位有识之士,莅临双港、了解双港、投资双港,实现合作共赢。”推介会上,吴新宇向包括《中国企业报》集团和平玫瑰科技产业(北京)有限公司的客人介绍,双港镇将紧紧围绕“基础设施升级、产业层次升级、人居环境升级”三个方面,将塑料之乡、鱼米之乡、教育之乡三张名片擦亮,统筹工业、农业、旅游业、服务业协调发展,在创新创业中,把双港的发展引入新境界。

就在吴新宇在京做项目推介的同时,他的相亲们正在家里如火如荼地建设横山小舍民宿。这也是双港镇第一家开工建设的民宿,为的是发展乡村特色经济,也是为了更好对接未来的特色小镇。

“建设特色小镇,我们严格按照规划走,但有些特色项目可以先动起来、做起来。”吴新宇表示,特色小镇的理想形态和功能,应体现为生态文化产业综合体,所以,建设过程既讲整体推进,也注重先发优势。

未来特色之打造

作为桐城市拟将重点建设的三大特色镇之一,双港镇利用在京推介之机,向和平玫瑰特色小镇的运营方表达了合作意愿,同时向相关领导介绍了未来特色小镇的总体构想。

按照“横山练水”全域旅游的总体思路,双港镇将全力推进旅游与城建、文化、体育、农业、商业和节庆融合发展,着力提升老街景区、推进文化旅游、打造休闲娱乐基地、积极发展农业旅游。

“产业布局我们可以因地制宜,但文化招牌我们一定要打出独家、打出特色。”吴新宇说,双港虽然只是一个镇,但这里有著名的旅法画家张玉良、现代诗人潘赞化,有大横山抗日战场,有包括潘氏宗祠、汪氏宗祠、谢氏宗祠、张家古物在内的宗族文化体验区。

另外,在现代农业及休闲娱乐基地建设上,双港镇将重点开发白陂湖水上项目,建设山明民俗中心和养老基地,开发越野赛车基地,建设西濠公园和万亩莲藕生态园,开发“渔光互补”农业观光项目。

吴新宇表示,所有业态都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希望志同道合者共同开发、共同发展。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