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8版:中国招商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8版            中国招商
 

2017年6月6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申报进入倒计时

预定名额300 最终落空多少?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范颖华

王利博制图

2017年5月26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做好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推荐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第二批300个国家级特色小镇在6月30日前申报完成。不足一个月的时间里,千军万马争抢300个名额,挤掉水分后,最终达标的能有多少?中国企业园区国际合作联盟主席吴昀国在近日的一个研讨会上表示,2016年第一批全国特色小镇原定159个名额,最后勉强达标仅127个。第二批筛选标准更严,由此,他推断,最后结果不容乐观。

对房地产圈地等几类现象一票否决

据了解,虽然都知道国家级特色小镇是“香饽饽”,但各地还大量存在着“找不到产业”的小镇困惑。以去年第一批国家级申报为例,申报名额是159个,但最终仅仅127家差强人意入选,名额都没用完。吴昀国指出,今年的申报截止时间如此之紧,对于各地特色小镇的建设者们同样是个考验。如果仍然没有系统规划,没有产业支撑、没有特定要素、不能形成价值链条的小镇项目,申报希望多半会落空。

根据该《通知》中各省(区、市)特色小镇推荐名额分配的总量统计,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推荐名额共计300个。其中,浙江、江苏、山东、广东四省所分配名额最多,各15个。

相较去年第一批特色小镇的159个推荐数量增了近一倍,但也相应减少了部分省份的名额。

该《通知》明确要求,对存在以房地产为单一产业,镇规划未达到有关要求、脱离实际,盲目立项、盲目建设,政府大包大揽或过度举债,打着特色小镇名义搞圈地开发,项目或设施建设规模过大导致资源浪费等问题的建制镇不得推荐。县政府驻地镇不推荐。以旅游文化产业为主导的特色小镇推荐比例不超过1/3。

对去年特色小镇建设中存在的过度房地产化、房企打着特色小镇旗号“圈地”现象,今年的申报要求对此直接一票否决。

全国市长研修学院(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干部学院)城市发展研究所所长余池明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认为,以上规定体现重视实体经济和产业发展导向,坚持因地制宜、政府引导和市场主体原则,是对特色小镇过热的降温和对打着特色小镇名义搞圈地开发偏差的纠正。

对“贪大求洋、宽马路、大广场”明确说不

“《通知》明确规定了以旅游文化为主导产业的特色小镇推荐比例不超过本省数量的1/3。”吴昀国分析认为,主要原因是第一批全国特色小镇有近一半以休闲旅游为主,特色小镇类型不够丰富。因此,今年各地在推荐时要注重类型的多样化。

本次推荐的特色小镇提出六项新要求。比如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区位优势和特色资源,能较快发展起来;实施并储备了一批质量高、带动效应强的产业项目;镇规划编制工作抓得紧,已编制的总体规划、详细规划或专项规划达到了定位准确、目标可行、规模适宜、管控有效等要求。

余池明表示,要求实施了老镇区整治提升和发展利用工程,体现城市更新和城市修补理念,基于既有镇区的改造提升利用,而不是盲目扩建新镇;要求引入的旅游、文化等大型项目符合当地实际,建设的道路、公园等设施符合群众需求,避免了“贪大求洋、宽马路、大广场”等现象。

余池明的分析与吴昀国观点一致,即第二批国家级特色小镇对产业培育、规划符合小镇实际,更加实事求是,不贪多贪大、画大饼等细节方面的要求更高、更实。

试点镇、历史文化名镇(村)、林场脱颖而出

区域经济与城镇化领域研究专家、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姚永玲教授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中认为,特色小镇有产业基础、空间区位、资金、创新氛围、文化底蕴、自然环境等六项基本要素。初始阶段一般具有六个要素中的一种或几种,因此,特色小镇必须在合适的地区寻找合适的发展路径,弥补短板后,向高级阶段迈进。

在由她最后统稿的《中国特色小(城)镇发展报告(2016)》中指出,全国重点镇、新型城镇化试点镇、历史文化名镇(村)、旅游景区、古村落、林场(森林小镇)等有望在2017年特色小镇建设中脱颖而出。

《通知》要求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将以现场答辩形式审查推荐的特色小镇”。可以想见,这就要求被推荐特色小镇的答辩人、汇报人在熟悉掌握特色小镇各方面工作情况前提下,通过现场宣讲、汇报和答辩,让评审专家短时间内全面了解小镇情况。这也就是对各市县、镇特色小镇负责人的一场“大考”。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