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7版:大势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7版            大势
 

2017年5月16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3-5年后 PPP资产证券化将迎来爆发期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崔敏

王利博制图

4月11日,首批三只PPP项目资产支持证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这三只PPP项目资产支持证券分别涉及污水处理、供热收费的公用事业以及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均为传统基础设施领域PPP项目。

近两年来,PPP项目的投资热情持续升温,此次PPP资产证券化为PPP项目的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新模式。业内人士指出,PPP项目资产证券化目前还处在探索阶段,3—5年后,PPP资产证券化或将迎来爆发期。

PPP资产证券化

处在探索阶段

据有关部门统计,从2014年1月到今年3月份,全国已公布中标社会资本的PPP项目达到2500多个,投资总规模达4.2万亿元。

中建政研集团财税咨询事业部总经理阎运虎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PPP模式经过3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形成10万亿规模。虽然首批PPP资产证券化项目已经落子,但总的来说PPP资产证券化并未真正开始。

究其原因,阎运虎分析:一方面,PPP项目要想进行资产证券化,项目必须竣工且运营两年以上。纵观国内PPP项目,除早期的BOT项目外,能真正满足竣工且运营两年以上要求的屈指可数。另一方面,能够进行资产证券化的PPP项目一定要有稳定的现金流。但目前相当数量PPP项目不是处于建设施工阶段就是尚在相关报告编制阶段,无法形成收入,更无从谈起稳定现金流。

尽管如此,阎运虎仍然认为PPP项目资产证券化是趋势,他表示,“未来3—5年后,PPP项目资产证券化将迅速推进。因为PPP项目后期如需解决再融资及社会资本方退出问题,资产证券化是必由之路。”

亟待完善政策

和培育市场

除了市场的需求,政策方面也利好PPP资产证券化。国家发改委与证监会、沪深交易所分别于2016年底及2017年2月发文,从宏观方向及具体实施等方面支持PPP资产证券化有序实施。

3月10日,首批PPP资产证券化项目仅历时三个工作日便通过了审批。中建政研高级咨询顾问卢敦分析,首批通过审批的PPP资产证券化项目存在一些共性:如PPP项目公司的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均为国企或上市公司;均为PPP项目公司表内融资;大部分为2014年之前的存量BOT项目。

尽管PPP资产证券化已经试水,但PPP项目与证券化需求还存在不匹配的问题,这势必会造成需求与实际发展脱节。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券商、律所、会所虽然已经相对成熟,但每个PPP项目都有自己的特殊性,需要证券化运作团队制定有针对性的方案,从而规避发行失败风险。同时从政策角度来说,尽管有PPP资产证券化绿色通道政策,但后期如果能形成上位法支持,从实际运作角度来说则更具有积极意义。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目前,社会投资人对PPP模式不甚了解,对购买PPP项目相关资产证券化产品持谨慎态度。同时也认为监管成本和交易成本较高。业内人士建议,推动PPP资产证券化,不仅要加快完善政策支持,还要培育市场信心,比如加大PPP项目信息公开力度,建立完善审查制度,培育一批专业的PPP项目第三方评级机构。

在阎运虎看来,融资成本、融资期限、底层资产现金流覆盖、社会资本退出等问题都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PPP项目要合法依规进行,要从PPP项目开始就要有资产证券化思维和基础,并严格按PPP项目资产证券化要求逐步推进。

此前,中国证监会公司债券监管部主任蔡建春曾表示,资本市场的高标准严要求、透明的信息披露、中介机构的尽职调查和投资者的专业价值判断,将使PPP项目接受全面的检视。可以说,资产证券化是PPP市场的“放大镜”,也是促进PPP市场规范发展的“催化剂”。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