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赵弘:
境外合作区需破文化差异
来源:中国企业报
我国境外合作区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也面临一些问题:集聚能力不强,许多园区招商不足,集聚的企业不多,尚未形成规模;经营能力不强,一些园区混合经营,特色不突出,有实力的企业不够多,整体竞争力不够强;盈利能力不强,园区建设投资大,又面临东道国基础设施落后、跨国经营人才短缺等问题,建设难度与周期往往超出预期,而回报又不如预期,造成总体上盈利能力不强。因而,境外合作区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园区集聚能力、经营能力、盈利能力要在市场竞争中逐渐提升,园区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是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也符合跨国经营的规律。
从发展环境看,境外合作区建设面临几个挑战:跨国法律风险,比如一些东道国政局不稳,针对合作区的政策存在不确定性,承诺的土地不能落实等;跨国金融风险,表现为融资渠道狭窄,金融工具有限,以及经营中存在的一些汇率风险;跨国服务风险,许多东道国基础设施较差,配套环境较差,缺乏和谐共生的园区产业生态系统;跨国文化风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域文化差异较大,如果不了解当地的宗教信仰、风土人情等,可能产生一些文化冲突。
在境外合作区建设过程中,相关企业应正视这些风险,善于研究,深入了解,积极采取各种措施规避风险、分散风险,推动园区建设顺利进行。需要强化企业自身能力的建设,包括人才吸引与培育、风险识别与规避、投融资工具运用、市场拓展与技术创新能力等,增强企业跨国经营能力,提升企业运营水平。另一方面,国家层面要强化指导和引导,做好重点投资国和投资地区的选择,搭建好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市场化服务平台。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王星平、许意强、钟文、张蕊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