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4版:中国招商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4版            中国招商
 

2017年5月9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八成“特色小镇”或走上不归路?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江金骐

从特色小镇在各地一哄而起那天起,隐忧就开始出现了。

“现在好多地方搞的特色小镇,要么是霸王硬上弓,要么是跟风玩应景。”在日前举办的2017首期“政府招商引资的模式创新”公益培训班上,中国企业园区国际合作联盟主席吴昀国面对听众,根据自己对上百家园区的调研情况表示:凡是没有系统规划、没有产业支撑、没有特定要素、不能形成价值链条的小镇项目,至少80%—90%都不会善终。

不仅是吴昀国的分析,国家发改委发展规划司司长徐林最近在多个公开场合,也对特色小镇发表了类似的观点。他提出,如果像过去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区那样搞特色小镇,是错的!

还有,近日的《人民日报》,也首次发声对一些地方特色小镇进行厉声批评,认为有些地区凭空打造特色小镇,甚至下硬指标,“这样的傻事,可真不敢再干了”!

重“形”轻“魂”

易入误区

2016年7月,住建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计划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特色小镇,引领、带动全国小城镇建设;同时住建部公布了127个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名单,覆盖全国31个省份。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特色小镇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提出要“支持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发展”。当前,全国有近20个省市区出台了培育特色小镇的各类政策文件,也开始了不同形式的探索。总体看,有关特色小镇的建设,上至省级下至县级,各地政府都在通过投资、补贴、奖励等方式展开。

有政策支持,有浙江等“特色小镇”先行者的成功尝试,更有投资补贴和项目奖励,随之而来的现象是一些地方“一哄而起”抢滩小镇项目,出现“一窝蜂”的局面。

《中国企业报》记者从此前的调研中了解到,有些地方搞特色小镇,落入了重“形”轻“魂”的误区。

“文化是特色小镇的魂,产业是特色小镇的立柱,二者只有相互支撑才能活下来。”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西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韩宝生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特色小镇能否实现最终的功能,既要有魂的驾驭,又需产业维系。现在,有的地方受政绩驱动盲目跟风,出现了一批基金小镇、机器人小镇,既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文化积淀,又缺乏现实市场的产业配套。

另一种常见情况是出现了“房地产化”倾向。一般来说,特色小镇的占地面积往往要十几平方公里,以此名义向政府拿地成本相对较低,因此特色小镇受到了一些房企的追捧。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理事长、首席经济学家李铁表示,特色小镇的发展一旦引入房地产,就会拉高土地成本,特色产业则难以实现发展,最后演变为房地产一业独大,带来大量的小镇库存。

新思维中找出路

不能以发展特色小镇之名,行房地产开发之实,这一点已引起多方注意。除此之外,专家还提出,也不能以工业园区、产业集中区的传统思维谋划特色小镇的建设。

“要对产业模式、运营方式、制度配套、特色植入等问题进行系统考虑。”吴昀国表示,特色小镇是面向未来的生产、生活、生态的“三生”空间,要融合的是产业转型升级、文化资源挖掘、旅游品牌打造等功能,目的是实现产业、文化、旅游、生态、社区功能的“多业叠加”,在这个过程中,找准特色、凸显特色、放大特色,是建设特色小镇的关键所在。

据了解,由《中国企业报》集团、中国企业园区国际合作联盟联合多家企业推出的“双十双百”工程,就是在全国寻找200个、在“一带一路”沿线寻找20个小镇(区),将“和平玫瑰特色小镇”这一优质自主品牌,与当地的优势产业和特色文化形成无缝嫁接,打造宜业、宜居、宜游的特色小镇。

“和平玫瑰特色小镇与一般园区建设的最大不同在于,这个项目从规划到融资、产业招商、开发建设和运营管理,完全是一盘棋布局、一体化运作。”和平玫瑰特色小镇项目负责人表示,“五位一体”的项目运作,跳出了传统的园区思维,为项目的成功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据介绍,作为“双十双百”工程的先导性案例,该工程在云南丽江、江苏江阴、宁夏西吉以及上海(奉贤)金融小镇,都在按计划推进。

注重市场的力量

特色小镇之所以独特,在于它从立项到建成运营,都形成了以市场为主的运作机制。

浙江是特色小镇概念的起源之地,之后特色小镇逐渐走红全国,现在,特色小镇已然成为当下各地寻求转型升级的突出亮点。

“特色小镇是破解浙江高端要素聚合度不够的重要抓手。”浙江省发改委主任翁建荣表示,浙江在建设特色小镇过程中,政府只引导不包办,主要是引导支持各类建设主体参与项目建设,通过营造竞争机制,鼓励民间资本、股权投资资金、银行信贷资金等各类资金投入到特色小镇。

建设特色小镇形成的良好生态,不仅使内在的发展动力得以充分释放,对外在的高端要素资源也形成强大的吸附力。

比如,位于杭州余杭区的梦想小镇启用仅半年,就吸引了400多个互联网创业团队、4400多名年轻创业者落户和300多亿元风投基金,形成了完整的互联网创业生态圈,如今在全球互联网领域已有一定的名气。

再比如,玉皇山南基金小镇,有“车库咖啡”、政府性产业母基金、金融家俱乐部、基金研究院等配套一应俱全,吸引了大批基金大佬入驻。截至2016年10月,小镇累计集聚各类金融机构1010家,资管规模达5800亿元,税收10.1亿余元,同比增长200%左右。

此外,杭州还有云栖小镇,围绕信息经济发展游戏、APP开发、互联网金融、数据挖掘等产业形态。目前这个小镇已成立全国首个云计算产业生态联盟,建设了超级孵化器,还吸引了阿里云开发者大会永久落户。

“只有聚集市场的力量,形成市场化的需求,特色小镇才能实现永续发展。”吴昀国认为,整合市场资源、发挥市场主体的能动性,特色小镇不但能成为产业创新升级的发动机,还能成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招商引资的新抓手。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