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缘何惹上高利贷?
来源:中国企业报
(上接第一版)否则,从辛辛苦苦地养猪,到远去新疆轧棉花,再到经营汽车刹车片生意,苏银霞拼着命挣来的财富、尊严和荣誉,将因企业亏损而毁于一旦。这样的结局是大多数企业家都不能接受的。面临企业破产,选择拼死一搏的人,不止是苏银霞一个。
苏银霞所处的钢铁行业,是产能过剩最严重的行业,其借高利贷的时机,也正是钢铁行业滑向低谷的时候。从2012年起,钢材价格连续4年下降,综合价格指数由81.91点下跌到56.37点,下降幅度31.1%。到2015年,中国钢铁企业的亏损面占到一半以上。就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所谓专家学者,仍在鼓吹“反弹论”、“向好论”,致使苏银霞等一批企业家做出错误的判断,非但没有及时收手或退出,而是继续维持甚至是扩大生意。
在中国经济的上半场,短缺经济给企业家们创造了“捡钱”的机会。特别是在前些年的经济刺激政策下,实体经济出现的超常规的增长,让赚钱变得相对容易。为数不少的企业之所以赚钱,并不仅仅是因为企业家的本事多么高超,而很多是因为机会和运气。但是这些企业家自身却不这样认为。就像那些幻想翻本的赌徒都自认为牌技过人一样,企业家们也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了自信,觉得自己能够力挽狂澜。为了能够一下子把输掉的钱捞回来,他们就只好下比以前更大的赌注,超出其掌控力的结果,必然是导致更惨重的损失。
银行体系摆明了不愿意卷入这样的赌局,于是高利贷者粉墨登场了,并且在经济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
从借债者的角度看,虽然高利贷年化利率看起来非常高,但因为高利贷通常是短贷,对于借贷者的压力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高利贷中,最常见的是过桥贷款。举个例子,一家企业前一年从银行贷款1000万元,到期后必须先归还1000万元本息,然后银行可以再贷给其1000万元。这中间会有一个时间差,最快的可能只有一天,慢的一般也不超过半个月,这就是所谓的过桥贷款。还是以苏银霞的高利贷为例,尽管其年化利率高达120%,但如果在10天内就能偿还,135万元的贷款利息也不过在5万元以内,对于借款企业不会伤筋动骨。问题出在银行以过桥的名义骗其还款,然后进行了抽贷,不再贷给她,才导致利滚利成了还不清的债。
高利贷的另一种情况是企业只有一小部分资金缺口,需要用高利贷作为资金来源。对比总收益,企业也会认为高利贷的利息可以承受。在这种情况下,商业机会比融资成本更重要。
高利贷者只是用暴力逼苏银霞还债,却并没有逼苏银霞借高利贷。那么是谁逼苏银霞去借高利贷的呢?
错把机遇当本事是把苏银霞逼上绝路的第一个恶魔。超能力扩张导致的能力链断裂,是破产企业家的共同特征。很多企业表面看起来是资金链断裂,但本质上却是企业经营的难度超出企业家的能力范畴。在财富贪欲和爱面子的心理支配下,许多企业家在干自己根本干不了的事。止损意识和止损能力是中国企业家要补的第一课。
实体经济泡沫是把苏银霞逼上绝路的第二个恶魔。实体经济目前面临的困境,表面上看是因为经济增速减缓造成的,但实质上却是因为此前的过度扩张造成的。什么是产能过剩?所谓产能过剩说白了就是实体经济领域的泡沫。靠过度投资拉动经济的做法,在短时间内放大对实体经济的需求,当需求回归到常态的时候,实体经济泡沫先于资产泡沫破裂,这是造成实体经济困难的真实原因。
长债短借的信贷模式是把苏银霞逼上绝路的第三个恶魔。苏银霞所在钢铁行业对资金量需求非常大,并且会长期占用资金,但银行给企业的往往都是一年期以内的短期贷款。企业必须要先还了旧账,才能借新账,这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更可怕的是一些银行在抽贷的时候,明知企业没有还账能力,却欺骗企业说,还了旧账马上就会给新的贷款,使得企业不得不去借高利贷。如果企业还不上银行的钱,按《公司法》规定,最多是破产还债,但借了高利贷的企业家却很可能被逼得家破人亡。
债权人保护不利是把苏银霞逼上绝路的第四个恶魔。欠债不还的人太多,债权人的风险和成本过高,是导致中国企业融资成本高的直接原因。如果没有足够高的利息收入,债权人就无法弥补别人欠债不还所造成的窟窿。从已经发生的非法集资案来看,大部分债权人的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许多债权人最后是血本无归。即使在正常的商业借贷中,欠债者无钱可还甚至是有钱不还的案例也数不胜数。暴力讨债是高利贷的可恨之处,但也是高利贷的生存之道。俗话说,好借好还再借不难。如果有比较完备的信用机制和契约精神,每一笔欠债都能及时回收,就会有更多的人愿意借钱给别人,整个社会的融资成本就会大幅度下降。
苏银霞遭遇暴力讨债案,撕开了中国投融资体系最不堪的一面。但这还仅仅是一个表象,严重畸形的投融资市场,已经变成了中国经济机体上的一个毒瘤,一日不得到根治,整个中国经济就都存在着巨大的风险。高利贷只是一个背黑锅者,打击高利贷非但不能让经济运行更加良性,反而会把企业置于绝境。只有找到高利贷猖獗的根源,才能真正化解中国经济面临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