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2版:人文生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2版            人文生活
 

2017年3月28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工匠精神”落地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江雪

王利博制图

2017年,由柳传志、李东生、贾跃亭等多位企业家为代言人的宣传片《什么是匠心精神》一经播出便引起极大关注。公众认为,这不但意味着中国企业家对“工匠精神”的高度认可,也意味着中国企业家开始真正自觉走向“工匠精神”时代。

崛起的“新匠心派”

2017年3月20日,郑州的一个品牌公众号报道了“香港食神”蔡澜对郑州、大连某些“新匠心派”连锁品牌的评价:“这是饮食界的‘华为’,制造业的匠心典范,看似巧合,实则并非偶然,都是十几年厚积薄发的结果。”

当蔡澜表示“把匠心派代表品牌引入香港”时,后面支撑品牌的是标准工艺、高效生产、优质食材组合的“新匠心派”文化内涵,这也是“新匠心派”创业家十几年默默学习日本匠人——“手工皂之父”石野荣一的结果。

事实上,日本的手工皂业已被石野荣一的名字所代替,而来自中国的学习者也越来越多。

当柳传志等众多企业家为“工匠精神”做代言时,周广胜的天然檀木梳子以“润发细无声”的文化内涵在各大微商店铺热销。“精选一块绿檀,细琢一片青莲,一把好梳,给你一生温柔呵护”,这是创始人高贵性情和养生之道的结合。当走遍阿根廷雨林的周广胜终于拿到那块注定为梳子而生的檀木时,为其上万次的划线、开齿、按线、打磨也注定成为他的命运。

在周广胜的世界里,梳子不是商品,而是“七月的荷花,一朵有一朵的韵致,一叶有一叶的清雅,正如美好的你,岁月的情丝需要细心的呵护。”问他有什么秘诀?他的回答是“专注、细心、熟练、鲜活。”

是的,正如匠人周广胜所言:“一块好木、一张砂纸、几把锉刀,千万次的打磨、雕刻、精修,成就一把好梳。然后才是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

如此商品,岂能让人不动心?

让古老技艺发展下去

拥有60年历史的云南老糖匠申遗产品“巧家红糖”刚上“艺非凡”平台时,70%的消费者是白领女性。而与此相对应的是,工艺传承人竟然是一位叫“郭发万”的老人。当他系着花布围裙,用布满老茧的双手微笑地捧着一盒盒“巧家红糖”出镜时,金沙江畔甘蔗林里摇曳出的风,给消费者带来了古老技艺的呓语:请挽救那份即将逝去的味道吧,那是中国古老的幸福味道,是自然的香甜味道。

《中国企业报》记者观察到,2016年开始,中国微商平台出现了多家为保护中国工匠文化、工匠技术产品和传承人价值的品牌平台。来自台湾的“百念品牌”创始人周百念,一辈子研究中医,并把研发出来的高端口腔保健产品带到内地。他多次表示,“我以自己的名字为品牌做保健品,是因为左手托着台湾南部杉林药材基地,右手托着研发和认证。我的理想就是做出世界最好的、无化学添加剂的牙膏。”

“这是符合当今时代的高端工艺走向——特制,然后逐渐达到普及。”一位营销专家非常认可这样的营销模式。他表示,“这和华为、苹果的销售模式很相似,但是更关键的是,商品本身的工艺是否决胜、是否绝代。不然,一盒牙膏怎么能够卖到和一个高档化妆品一样的价钱?这是理念带来的产品链以及商品品牌价值。”

蔡澜说过,匠心不是迷障,对匠心的狭隘理解才是迷障。

记者研究发现,这两年时间,很多“新匠心派”品牌的步子之所以迈得大,是因为投资人、创始人敢于结合世界最先进的“标准化”。这是对“工匠精神”认知上的突破,是文化多层面的创新,更是古老技术、技艺、技巧可持续发展下去的保障。

“无论我们天性如何,我们一定要让其自然发展,否则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欺骗。”这是一位现代手工艺人的宣言。作为品牌创始人,又是手艺人、销售商的他,每天以手工生产一至两个手工艺木食具而自豪,常常在创作中感叹,“材料本来有个特点,而我要把它无限放大,大到它成为一种美感从而使人有所感悟。”

青年创业者的精神依托

“娱乐硬糖”在《匠人、诗词、信札,一场久违的中产阶级趣味的胜利》中这样写道:“2016年的一股清流在2017年渐渐变为新潮,这种趋势也在业内日益被重视。《了不起的匠人》播出后迅速走红,说明除了匠人精神令人敬佩外,它已经成为青年创业者的一种精神依托。匠人顺心所欲、专注所爱的生活方式,正是在欲望和焦虑中挣扎的青年人向往的。”

那些数十年专心做一件事的匠人故事,无论说的是高原“唐卡匠”、“纺织匠”,还是中原的“漆器匠”、“团扇匠”、“角弓匠”,所蕴含的文化脉络都显得格外意味深长。

3年前开始参与“绣娘工艺”挖掘的企业家夏华表示,“看《了不起的匠人》和《大国工匠》纪录片所受的启发和共鸣是,当今的匠人们坚守的浪漫和追求,也是靠商业支撑的。大家明白并愿意开展国际大合作。”

通过文化学者、社会学家、企业家、投资者们多年来对“工匠精神”的呼唤以及深刻挖掘,到对民间匠人的寻找、保护,再到对匠人技艺的传承、开发和树立当代品牌的结合,都已经成为很多商学院的市场案例,得到创业家们的高度重视。

正如一位企业家所言,“积极探索让匠人技术落地、成为文化品牌标志的时代已经到来。”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一次提到“工匠精神”,并明确提出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工匠精神”已经成为推动“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重要指引,不但有中国航空工业首席技能专家、中航工业导弹院的赵晓明呼吁“工匠精神是一种完美理念”,还有中国工人“工匠榜样”许振超在议案中建议加快职业技能开发法立法工作。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