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特罗普小城带给绿色小镇的启迪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许腾飞
上海浦东新区一家商场在屋顶阳光房内开辟了大片屋顶室内菜园,供市民认领种植。这片菜园取名屋顶小镇。 |
绿色小镇在国外的运行时间要比我国长的多。这对尚处于起步发展的中国小镇来说,会是一笔宝贵的经验财富。为此,《中国企业报》记者专门联系了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GIAI),他们的工作人员向记者推荐了一个德国鲁尔区西北部的小城——博特罗普(Bottrop)。
“取经”国际经验
德国博特罗普市,有着“城市实验室”、“节能技术试验创新型城市”等头衔,很难想象这样的头衔会出现在一个曾经重污染的煤炭城市。从烟雾缭绕到低碳环保,从支柱型煤炭产业到放弃煤炭,博特罗普这座从剧痛之后走向巨变的小城市,对于中国当下如火如荼的绿色小镇建设应当有着深远的影响。
这座位于德国鲁尔区的重工业边陲小城,曾经凭借着丰富的煤炭资源得以迅速发展。这样一个有着11万人的小城同中国的煤矿大省山西面临的问题一样,随着煤炭能源的地位日趋衰落和采煤导致的环境问题,迫使小城开始转型之路。在转型之路中,博特罗普对于就业、招商、引资、项目实施等诸多领域的尝试与探索,对于今天的国内特色小镇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借鉴意义。
招商与引资是特色小镇发展的两大难题,这两座大山迄今为止仍是掣肘特色小镇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城市转型的引资方面,博特罗普另辟蹊径。
在《中国企业报》记者同博特罗普市市长办公室Dorothe Lauter(多罗特·劳特尔)多次沟通和联系之后发现,博特罗普通过打造城市实验室的概念,吸引了大量的公司和项目来进行节能环保试验,这座小城市通过应用这些公司的技术,以城市为主体来展示它们的创新成果。在过去的三年里,实现了四项节能的“未来房屋”,通过日常铺路石来帮助减少空气中有害氮氧化物粒子的水平等等。
企业和科学紧密相连合作创造协同增效效应,企业也通过技术试验和输出确保自身效益。对于博特罗普的居民来说,一些特殊的试验区会直接进行经济补贴综合房屋的节能减排情况以及能源现代化使用率。2015年,约有382000欧元作为补贴进行发放。Lauter告诉记者,目前已经有超过半数的业主将他们的物业现代化,并进行整修。与此同时,博特罗普市的市民有着很强烈的参与意愿,因为他们作为业主、租客和道路使用者是最重要的参与者,他们的支持对于城市项目的进行不可或缺。目前,已有超过4万人为创新城市项目签名。
城市吸引企业,企业带动就业,技术成果反哺城市健康发展,市民积极参与,博特罗普走出了一条新型的城市转型加招商引资的道路。对于中国特色的小镇来说,这无疑是可以借鉴的。
打造中国特色的
“绿色小镇”
中国社科院循环经济重点实验室主任齐建国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以绿色低碳型环保为元素打造的特色小镇一定会成为一种趋势。但就当下特色小镇实际的打造过程中,还是有很多难点。”
对于绿色小镇这样的体系,按照现在的技术水平,通过微电网、微循环以及风能、太阳能甚至包括一些地热能已经可以实现初步的清洁能源的应用。但是从目前来看,这些技术普遍存在着成本较高、应用普及困难等问题。对于一些生活水平相对落后、收入较低的地区建立低碳概念的特色小镇,从经济角度来说比较困难。比如沼气新能源以及一些生物资源的利用,如果没有配套化、规模化的体系支撑,会形成在使用过程中因为技术环境的不配套而导致流产。有一些特色小镇引入了户用沼气,用了一阵子结果发现很难运转。而工程化的沼气里面又涉及养护、费用缴纳体系的建立等利益关系。
齐建国表示,我国因为经济结构的原因还是较大依赖制造业,经济的实体性较强,这就要求在绿色小镇的建设过程中要找到实体经济和绿色经济的平衡点,不能为了经济放弃绿色环保,也不能为了环保放弃经济发展。
齐建国表示,我国目前正试图引进一些这样的政策,但是在具体的落地上还存在一些难题。有一些已经落实,比如家庭光伏发电补贴,可是还有大量的政策不配套,比如以沼气利用为核心的绿色小镇如何配套到碳排放的体系中去。他认为,特色小镇可以作为政策落地的试点来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