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开创万亿大市场
工业互联网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阿里、三一重工等企业抢先布局,以全生态资源打造中国本土工业互联网应用优势及核心竞争力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洪 鸿
“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两大国家级战略正在全面实施,而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前景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不少代表委员都表示,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工业互联网作为促进这一进程的重要手段,也将迎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利好下,阿里、三一重工等中国企业也都在抢先布局,利用大数据、物联网提升智能制造水平、服务能力、工业资产管理能力,力争在世界舞台上实现中国智造弯道超车。
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
“工业互联网除了对加速我国制造业升级转型、提升工业经济实力大有裨益外,本身的发展也蕴含着巨大的商机,到‘十三五’末,这一产业的市场规模将突破万亿元大关。” 工信部规划司副司长李北光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指出。
据李北光介绍,目前,我国工业互联网在制造业、石化、电力、医疗、航空、轨道交通等产业的需求最为迫切,我国正在积极布局工业互联网,大规模企业及大中国企、军工企业对工业互联网已经着手布局。随着工业互联网在上述领域的快速渗透,其他上下游行业也将开始与工业互联网结合,相关产业机会将不断显现。
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赵刚博士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也认为,在政策和市场的双轮驱动下,我国的工业互联网正在蓬勃兴起,相关技术日渐成熟。一方面,工业互联网关键技术不断成熟,越来越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涌现,另一方面,来自ICT以及传统工业领域的企业加速进入这一市场,携手推进产业的发展。
据赵刚介绍,互联网的触角正逐步从个体向产业深处渗透,走向下一个里程碑式的时代。《2017互联网发展趋势报告》显示,互联网的发展正在从消费领域持续向生产领域拓展,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驱动下,全球生产力正在经历又一次质的飞跃。
仍面临诸多挑战
“当然,在工业互联网蓬勃兴起的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赵刚同时对记者坦言。他认为目前我国的工业互联网面临五大挑战:一是智能化的核心生产装备多为欧美日韩所垄断;二是我国很多工厂不注重软件的购买,这给工业系统底层解析和控制带来了难题,同时我国工业互联网的自主研发能力偏弱;三是车间以及装备设备之间的互联标准有待建立,技术仍不成熟;四是B2B模式下,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业务标准以及财务结算标准制定存在障碍;五是工业网络安全问题凸显,工业互联网在OT层面的开放必然会带来安全性条件,同时机器人联网也会带来安全问题。
“数据是工业互联网的核心资源,利用云承载的数据大平台,服务于各个领域,是我们现在做的事情。”阿里巴巴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刘松说,阿里从服务网平台、物联网平台、网络安全平台,到医疗、智慧家居领域都已经开始了深层次研究与合作。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孙德和则认为,工业互联网对于国家智能制造业来说,正处于一个探索阶段,涉足的领域很多,很难有一家企业全部参与这些领域,并制定出有效的发展方案。“这就需要我们每一家企业用核心竞争力实现创新,这样才可以助力互联网发展”。
中海清华(河南)智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建强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我国中小工业企业信息化基础薄弱,要将生产与互联网结合,信息化成本太高。同时,信息化、智能化的投入和产出时间周期太长,削减了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动力。另外,工业互联网每一步建设所需要的技术支持和专业力量,不是任何一家企业能够负担的。
对此,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总工程师余晓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打通设备和设备之间的通信问题,也就是M2M模块,是工业互联网的题中之意,是大数据资源的起点,也是后续智能应用的基石。
余晓辉介绍说,目前,由三一重工物联网核心团队打造的树根互联网平台——“根云”,正计划在这方面重点发力,帮助广大中小企业通过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来升级工业应用。这对于那些还没有实力建设自己信息化系统的中小企业来说,无疑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