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区:多措并举汇聚创新资源
来源:中国企业报
成都高新区 |
(上接第二十五版)
对科技型企业而言,发展壮大的必经之路就是“融资”。如何才能给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插上腾飞的翅膀?近日,记者从成都高新区获悉,获批四川省试点科技小贷机构半年来,成都高新锦泓科技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和成都高新区高投科技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已累计为300余家科技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贷款余额超2亿元。
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加快培育一批优质的规上入库企业、高层次人才创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改制上市企业,成都高新区将重点实施“微巨人”企业培育工程,即每年新增200家重点企业实施“微巨人”企业培育工程。同时,每年与德勤中国合作,从“微巨人”企业中评选10家“德勤—成都高新明日之星”。
2017年成都高新区将以做大先进制造业规模、提升产业层次为产业布局基点,围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产业生态系统引进关键材料企业,引导企业开发面向网络通信、数字视听、工业应用等领域的集成电路产品;力争年底全区生物产业规模超过300亿元,生物产业投资超过40亿元;围绕成都“大智造”板块提升制造业智能化水平,在航空航天设备、无人机、轨道交通、人工智能等领域聚焦发力。
“围绕这些产业的企业正在成都高新区形成聚合优势,未来将会爆发出‘一加一大于二’的能量。”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谈到。
提升知识产权能力 实施人才强区计划
谁制定标准,谁就拥有话语权;谁掌握标准,谁就占据制高点。2016年,成都高新区新增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131项,增长137%。2016年,成都高新区专利申请总量达24833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3087件,同比分别增长28.1%和29.1%,分别占成都市的25.3%和33.2%;获得发明专利授权2703件,同比增长16.4%,占成都市的37.6%。
“中国的专利申请量增速迅猛,这些数字正在并将继续以让人惊叹的速度继续增长。” 日前,在日内瓦召开的《2016世界知识产权指标》报告新闻发布会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弗朗西斯·高锐多次赞扬中国的表现。根据日内瓦报告显示,中国已成为首个年度专利申请量超百万的国家,专利申请量占全球总量近40%,超过美国与日本之和。
知识产权能力提升的背后,是对人才的重视。
近日,成都正式出台《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推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简称“成都人才36条”),在引才机制、人才培养机制、人才评价制度、人才服务体系等多方面提出系列改革措施,积极为外籍人才来蓉创新创业争取“国民待遇”。
此外,去年,成都高新区对外发布《成都高新区关于实施“菁蓉·高新人才计划”加快高层次人才聚集的若干政策》,确定设立总规模达50亿元的人才资金,面向全球招揽人才,计划5年引进1万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对于入选的高层次人才最高可给予500万元的创业资助,对顶尖创新创业团队科技成果转化最高可给予1亿元资金支持。
截至目前,成都高新区拥有各类人才总量达26.9万,先后引进杰克·邵斯达克、巴里·夏普莱斯、约翰·伯特兰·格登、迈克尔·毕晓普4名诺贝尔奖获得者、10名国家级院士、海外博士569人。聚集国家“千人计划”102人,占全省39%;四川省“千人计划”281人,占全省的35%;“成都人才计划”213人,占全市61%;省顶尖团队30个,占全省42%;市顶尖团队18个,占全市64%;“菁蓉·高新人才计划”824人。
2月15日,在电子科技大学清水河校区,成都高新区与电子科技大学举行了合作共建国际菁蓉创新中心签约仪式暨奠基仪式。此次合作将探索“斯坦福+硅谷”的校地合作模式,实施“一校一带”行动计划,加快推进成都高新区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和电子科技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成都高新已经把人才触角从社会拓展到高校以及研究机构。“我们把人才作为兴区强区的核心资源。”在2月召开的2017年工作会议上,成都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范毅宣布,将进一步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到2020年底将累计投入50亿元人民币面向全球引才,并新增100亿元用于增强科技创新体系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