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25版:区域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25版            区域经济
 

2017年3月10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成都高新区:多措并举汇聚创新资源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龚友国

外籍人士创新创业之家揭牌仪式
格芯成都十二英寸晶圆制造基地奠基仪式现场

随着2017年全国两会的召开,关于中国经济的探讨日渐升温。可以想见,2017年,在新常态下,中国将继续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广泛开展“双创”活动,促进新动能发展壮大、传统动能焕发生机。

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继续扩大开放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中国迎来世界科技创新格局的调整时期,技术、人才、资本等创新要素聚集,创业服务及市场机制的完善,助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摸索“双创”经验 激发内生动力

区建设为统揽,以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和内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为核心,努力形成动力强劲、机制健全、环境友好的国内领先、国际一流创新创业生态,实现全球创新要素资源充分汇聚、跨境创新创业高度活跃、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成都高新区还公布了有效期3年的《成都高新区进一步深化创新创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明确对各类社会主体创办创新创业企业、各类社会资源创建创新创业载体等给予财政补贴、房租减免等优惠政策。

“国际知名机构Nature research在调研时赞誉成都高新区“双创”服务体系在国际上无此类案例,处于全球领先水平。”成都高新区创新中心相关负责人说,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成都高新区一方面打造建成“双创”交易大市场和“一网三库”(菁蓉创新创业网、“双创”企业信息库、“双创”企业信用库和全球要素资源库)专业服务系统,另一方面汇聚载体、资金、技术、专利、产品等线下资源,以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服务模式,为创新创业企业提供政务、商务、中介、平台、国际五大服务,实现对创新创业企业和团队的要素资源集群服务和动态适配。

四川省省长尹力在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在创新创业方面,支持川商、农民工返乡创业,吸引更多科技人员、海外高层次人才、青年大学生、草根能人迈入创新创业主战场。”而作为成都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主支撑,成都高新区无疑被寄予厚望。

未雨绸缪,新常态下,成都高新区已经在“双创”的道路上逐步摸索出一套适合中西部地区发展的经验。2016年,成都高新综保区全年进出口额位居全国综保区第三,在国家级高新区综合排名中同样位列第三。从西部地区脱颖而出的成绩从侧面证明了成都高新区在发展中的强劲动力。

摊开一份成都市地图,如果以5年为期限对这份地图延时摄影,会惊讶地发现成都高新区的创新引领辐射力如同燎原之火,不断辐射扩展。这一次,29年前从肖家河一片农田上起步的成都高新区,再次站在创新创业潮头,透过这份定位高远的规划蓝图,可以窥见它面向全球汇聚创新资源的雄心和目标。

2017年2月20日,成都高新区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发布《成都高新区创新创业发展规划(2016—2020)》(简称《“双创”规划》)。规划提出,将基于“国际化、专业化、众创化、集群化”定位和“大空间、大视野、大集群”发展理念,设立50亿元协同创新专项资金、50亿元大企业创新专项资金、50亿元领军人才专项资金,在5年内累计投入150亿元驱动“双创”,吸引全球创新创业资源,着力打造万亿级创新创业中心。

《“双创”规划》明确,成都高新区将大力实施“创业天府”高新区引领工程,着力汇聚四大国际性资源、打造四大国家级平台、布局四大特色化空间、实施四大“双创”模式,探索以点、线、片、面相结合的“大视野、大空间和大格局”的“双创”发展模式,强化“双创”对区域发展的引擎作用;将重点实施示范基地带动工程、龙头项目引领工程、微巨人企业培育工程、国际化牵引工程和精品活动提升工程等五大工程,构建完善五大服务体系、八大服务平台、十大服务链条和一系列特色服务;出台实施《成都高新区进一步深化创新创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构建起全方位的人财物保障体系。

按照《“双创”规划》提出的目标,到2020年,成都高新区将聚集科技企业10000家,创新创业载体面积累计达到1000万平方米以上,新增发明专利授权5000件以上、产值3000亿元以上、上市(挂牌)企业100家以上,形成各类“双创”企业和载体繁荣发展态势。

“规划的实施,将为成都高新区打造万亿级国际创新创业中心再添强劲动能,充分发挥创新创业在高新区当好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主支撑中的主引擎作用。”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高新区将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

建立创新服务体系 形成产业聚合优势

2017年2月28日,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重点项目集中签约仪式在成都高新区天府新城会议中心举行。当天签约的13个项目总投资超过84亿元,其中,总投资约74亿元的12个项目集中签约落户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总投资10.2亿元的华西—高新生物医药谷项目签约落户成都高新区。此次签约的项目业态齐全,涵盖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生物服务和智慧健康等行业细分领域,签约企业有全球500强、新三板挂牌企业、上市企业、中医药专业研究机构、全球排名前20的临床前安全评价机构、药物研发开发机构、海外归国高层次人才创业团队、省级三级甲等妇幼保健机构、世界规模第一的综合性单点医院等。

资本市场上同样捷报频传,2016年12月30日,成都动力视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挂牌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2016年12月15日,总部位于成都高新区内的锦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在新三板挂牌,成为四川第一家在新三板挂牌的金融机构;2016年8月16日,作为成都数字传媒领域创业企业中的佼佼者,成都天意天映数字科技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登陆新三板……

2017年1月17日,记者从成都高新区金融服务局(筹)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截至2016年底,成都高新区各类上市挂牌企业总数已达132家,其中,新三板挂牌企业总数破百,达103家,沪深交易所及境外上市企业29家。目前,成都高新区上市挂牌企业总数在国家级高新区中位居前列,在西部地区位列第一。

上市企业数量的激增从侧面反映出,当地政府对于企业的支持力度逐渐增强,配套服务逐步完善。

在最富有活力的科技板块,科技企业数量的猛增令人惊讶。

2016年,成都高新区新入驻企业达3.62万家,其中科技型企业5200家。按工作日计算,成都高新区日均新增市场主体144个,这意味着平均3分多钟就会有一个市场主体诞生在这片13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截至2016年底,成都高新区的科技型在孵企业总量达12700家,在全国国家级高新区中位居前列。

科技型企业激增,得益于成都高新区建立的高效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从项目入驻、政策咨询、电信商务、生活配套、专业中介,到创业辅导、技术平台、科技金融、企业培育、产业发展,一应俱全的全产业链服务体系吸引了大量尖端科技人才前来创业,越来越多的科技型企业在这里诞生。

“去年,我们新认定公共技术平台11家,累计认定的公共技术平台达67家,其中电子信息类42家,生物医药类25家。” 成都高新区创新中心主任缪晓波介绍,成都高新区已形成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领域的较为完善的全产业链公共技术平台。

“科技型企业总量破万反映了成都高新区高涨的创新创业热情。”缪晓波表示,成都高新区率先落实示范区“6+4”政策,推动先行先试政策全面落地,不断深化财政、金融、工商、科技、“双创”、人才等多个重点领域改革,为创新创业发展带来新动力。

(下转第二十六版)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