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四川宏达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沧龙:
践行产业报国梦想 为实体经济呐喊十五年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龚友国
江湖夜雨十年灯。从2006年到2017年,中国经济经历了从高速增长到“新常态”的转变,中国的经济发展方式也经历着巨大的变革,从要速度到要质量,中国经济的参与者们都在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每年的全国两会,是这些参与者们贡献自己力量的重要时刻。履职十年全国人大代表和五年全国政协委员,来自四川的宏达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沧龙的声音从未间断,他用“川汉子”特有的韧劲为“实体经济”呐喊了十五年,默默而持久。
绿色环保的循环经济产业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在实体经济的海洋中,宏达集团经过38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一家集工业、矿业、金融、地产、贸易和投资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企业集团,位列中国500强企业和中国500家最大企业集团之一。
去年,在“经济寒冬”的背景下,依托于实体经济的宏达集团依旧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2016年,宏达集团实现销售收入402.23亿元,同比仅仅下降0.83%;利润12.17亿元,同比增长5.28%;缴纳税金15.56亿元,同比增长1.76%。
刘沧龙不仅是自己在实体经济中躬身前行,更连续多年在全国两会的提案议案中,呼吁国家重视实体经济。
据记者的不完全统计,2003年至2017年,在刘沧龙十年全国人大代表、五年全国政协委员履职期间所提的50余个议案提案和建议中,涉及实体经济的提案议案20多个,几乎年年都要为实体经济奔走呐喊。
刘沧龙对实体经济多年的调研,让他感慨颇深。在他看来,近年来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中国实体经济发展面临成本、税费、市场波动等多方面困难,特别是民营实体经济遭受的影响最为严重。实体经济面临高成本、高税费两头挤压,原材料成本上涨,人才匮乏,资源环境代价增高,工人薪金不断增加,租金、土地出让金等让实体经济难以承受,多种因素挤压利润空间,部分实体经济企业陷入停产、半停产和开工不足等困境。这就造成了大部分企业家对实体经济发展信心不足,因为实体工业企业投资大、效益低,加之对市场预期不看好,投资积极性受到严重影响。
令人欣喜的是,在刘沧龙等一大批仍坚持在实体经济中拼搏的企业家的呼吁下,中央政府已着手解决中国经济深层次的问题,将实体经济中制造业的调整方向定位于传统制造业的升级换代、传统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融合、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刘沧龙认为,过去高投入、高物耗、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低成本、低技术、低价格、低利润、低端市场的“五高五低”实体经济发展模式必须转型,必须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做强实体经济。
刘沧龙是中国不多的既担任过全国人大代表,又担任过全国政协委员的民营企业家。从全国人大代表到全国政协委员的转身,其间不变的是刘沧龙为中国经济殚精竭虑的思考和责任。2013年之前,刘沧龙作为第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先后提交多达22项议案和建议,不少议案都获得了反馈和执行。
从四川农村走出来的刘沧龙,因为改革开放走上实业道路,他深知实体经济的重要性:“实体经济能够支持第三产业,在国家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如果国家能够实实在在地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我认为中国的经济在十几年、二十年,甚至是更长时间内都能实现平稳快速的增长。”
2017年,宏达集团官网刊发刘沧龙写的新年贺词,实体经济再次被他提及。“在‘十三五’期间,努力把宏达集团打造成一个管理资产超过一万亿、营销规模超过一千亿、利润超过一百亿、税收超过五十亿的现代化、国际化财团。”
刘沧龙这样表述他的看法,他把企业家精神和实体经济的关联性做了自己的定义。“要实现这个宏伟的目标,我们就要继承和弘扬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倡导的‘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我认为企业家精神包含七个核心要素:创新是灵魂,冒险是天性,合作是精华,敬业是动力,学习是关键,执著是本色,诚信是基石。对工匠精神,我的理解是:做实体企业,必须坚持理想和信念,要有执著追求和永不放弃的精神,要有长远的发展规划和战略定力,要经得起各种考验和诱惑,激情专注,用心务实,无论是经营管理还是品牌形象,都要做到‘四精’:精心是态度,精细是过程,精准是目标,精品是结果。”
刘沧龙对实体经济如此看重,源于他自创业以来,从未脱离实体经济,宏达集团发展到如今的规模,是依托实体经济所赐。
刘沧龙常说,做工业很艰辛,但这是我们的根基。“我们必须要经得住诱惑,沉得住气,静得下心;要以危机意识为持续发展的动力,通过创新驱动、优化结构、转型升级,上游抓好资源整合,下游抓好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形成
实体经济面临多重困难
平衡金融与实体经济
“实体经济是经济发展的基石。金融等衍生服务都是基于实业之上的。如果大家都不愿意创业,都不愿意干实业,国民经济发展就失去了坚实基础,百姓就业、收入倍增、小康社会等愿望和目标就没有实现的途径。”刘沧龙这样看待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为了能提出高质量的提案议案,刘沧龙往往提前大半年就会进行调研,关于实体经济与金融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服务,刘沧龙提出了不少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金融危机后,中国实业投资与发展遭遇困境,成本高企、税费居高不下。刘沧龙调研发现,原材料上涨、资源环境代价增高、工人薪金不断增加,租金、土地出让金等直线上升,利率、汇率、税率多种因素叠加推动企业成本直线上升,国内外市场需求下降等多因素导致实体企业效益下降,利润下滑,或增收不增利,遭遇“利润悬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