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新型城镇化建设 华侨城撬动增长极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丁国明
进入2017年,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再次加快。新型城镇化对旅游产业而言是重要的历史机遇。一些领先企业率先布局文化旅游相关的新型城镇化业务,成功抢占了战略发展高地,取得了骄人成绩。如华侨城集团近年围绕“城镇化”践行“文化+旅游+城镇化”和“旅游+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模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官方数据显示,2016年华侨城集团接待游客3120万次,营业收入达到536亿元,利润突破90亿元,企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顶层设计
激发跨越能量
在参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华侨城将自身发展文化旅游的核心能力与国家战略进行了深度对接,率先找到了独特的参与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模式。
作为行业领军企业的华侨城集团早已洞察新型城镇化建设这一机遇,积极主动融入“新型城镇化”战略,围绕“文化+旅游+城镇化”及“旅游+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发展模式,深挖新型城镇化、特色小镇开发、全域旅游、大众旅游时代、PPP模式、地方国企重组等战略富矿。
纵观华侨城旅游产业的发展历程,围绕“城镇化”做文章是其必然选择和特长所在。1985年从深圳湾畔的一片滩涂起步,华侨城如今已连续多年雄踞全球主题公园集团“亚洲第一、世界第四”。旗下的锦绣中华、世界之窗、欢乐谷、东部华侨城等景区是陪伴几代人成长的“国民旅游区”,“欢乐谷”更是国内主题公园行业唯一中国驰名商标。与不少旅游产业运营商不同的是,华侨城的文化旅游串联起了产业、人口、资本等核心要素,与区域共发展、共繁荣,有效提升了城市功能和竞争力。这是华侨城独特而有魅力的“造城”模式,它和新型城镇化一样,对区域的发展推动明显。
新模式则将华侨城的“造城”能力推至新高。“文化+旅游+城镇化”是华侨城“城镇化”的战略核心,“旅游+互联网+金融”则是城镇化项目的战略支撑。在新模式助推下,2016年,华侨城城镇化项目在广东、四川、云南、海南、山西、河北等地快速落地。
“全域旅游”
战场开辟
在集团大本营的深圳,华侨城响应深圳市政府“东进战略”和“大前海战略”,布局并启动滨海华侨城、甘坑新镇、国际低碳示范城、大鹏项目、坪山文化旅游带、凤凰古镇、光明小镇、西丽水源三村、深圳国际会展中心、龙华红山文化商业项目等十大重点项目。
与此同时,华侨城精耕四川,签署安仁、天回、黄龙溪三大名镇战略合作开发协议,与甘孜州政府携手开发海螺沟景区,深度参与四川新型城镇化建设。在华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华侨城正着力打造北京斋堂小镇、南京欢乐谷、武汉杨春湖城市副中心、南昌象湖之滨等项目。
“旅游+互联网+金融”模式则助力华侨城开辟“全域旅游”的战场:战略入滇,与云南世博、云南文投、云南城投三大文化旅游集团全面合作,控股上市公司“云南旅游”;放眼海南,委托管理和提升改造三亚天涯海角等知名景点;进驻秦皇岛,通过收购兼并,托管山海关、老龙头景区,开发经营南戴河娱乐中心。回顾以往,可谓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日前,华侨城再出大手笔,正式宣布与天津市西青区人民政府签订京杭大运河(天津西青)大型文旅项目,打造津门文化新名片。良好开局,预示着华侨城新型城镇化业务在今年的持续、深入、快速推进。
改革创新
保障发展后劲
华侨城对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的探索,不仅带动了自身的增值,也拓宽了整个文旅行业参与新型城镇化的路径,为解决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产业难题提供了有益示范。
在新模式的推行过程中,华侨城积极探索改革,推进内外部体制机制创新。借混合所有制激发活力,华侨城成功进入了旧城改造领域;通过与民企、国企、村集体企业“共享”项目资源,增强业务拓展能力;设立跟投机制,激发团队活力。配合全国布局,华侨城还正式创建了“战区制”管控模式,一是整合华东、北方、西部三大战区,二是成立华侨城文化集团、资本投资公司、旅游景区投资管理公司三大平台公司,三是在深圳成立东部集团、西部集团、光明投资集团等,构建了“1+N”新格局,打造“服务+管控”型区域公司。
有了发展成果的铺垫,华侨城的城镇化道路愈加清晰。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出发点是惠及民生。只有将满足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作为发展目标,才能真正摸清国家发展战略,这是华侨城的优势及秘诀。作为央企的华侨城始终紧跟国家发展战略,以新型城镇化为战略契机,以旅游产业为据点,以“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引领者”为目标,为中国人的小康生活增添快乐与幸福的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