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的发展要有深度和广度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仇保兴
2016年国庆节,游客在浙江省东阳市横店小镇清明上河图景区游玩。 |
改革开放以来,特色小镇发展了四个版本。第一个版本,也就是小镇+“一村一品”。当时的小镇是为农村、农民服务的;很快就有了2.0版本,就是小镇+企业集群,以浙江为主体,所以浙江省几乎大多数的小镇都有一个产业集群,而这些企业集群都可以放到全球的产业链中去,也导致了浙江经济后来居上。
那么3.0版,就是小镇+服务业,特别是旅游休闲这一类的产业大幅度的蓬勃发展,包括养老服务等;4.0版,就是小镇+新经济体。小镇进入城市,成为城市修补、生态修复、产业修缮的主要手段。所以说这样一来,这30年来,特色小镇在中国大地上经历了四个版本的变化。
上世纪6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皮特教授就提出了特色小镇的问题,他在他的名著:《国家竞争力》一书里面写到,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经济竞争力常常不取决于宏观的数据,而决定于地理上不起眼的马赛克,就是小镇。4.0版的特色小镇是当前的一个新奇事物,它的新产品、新结构、新创业生态特点的形成,完全取决于企业家的创新精神以及城市组成所提供的各种各样的要件。
所以它的新奇体现为三种范式:将原来没有特色的小镇改造成新奇的特色小镇;在没有的功能区、空城里面植入特色小镇,改变他原有的不足;将特色不足的小镇,升级改造成为有新奇产业、新奇特色的小镇。
所以我们讲到特色小镇,讲的是两个维度:第一个维度是特色的广度,就是说你有多少个特色?第二个是特色的唯一性,就是特色的深度。一个产业或者空间的特色,到底是本地区唯一的?还是全球唯一的?深度和广度都是重要的体现。
浙江省所有的小镇都不是规划出来的。它是涌现出来的,但是它也有一些能够确定的东西,就是它必定存在差异,必定是创新的,必定是绿色的,必定是能够被组成和能互补的。小镇是人住的,必须体现以人为本,所以虽然不确定的因素很多,但这几方面是非常清晰的。
在4.0版的小镇里,产业和空间的活力源于其个体的自适应性所形成的自组织性,就相当于企业孵化器。所以建设1000个企业、1000个小镇,要用企业的力量自上而下涌动,要让政府管理小镇,防止一哄而上;政府要激励而不是取代,政府应该是简政而不能大包大揽,政府应该是为小镇护航,而不是包办取代;政府对小城镇评估,而不能“刮一阵风”。
根据这样的理论,我们可以分辨出来什么是好的小镇,什么是差的小镇?所以说,特色小镇的首要特点,就是自组织性。好的小镇,他是由下而上产生出来的。比方说横店,它是因一个村支部书记(编者注:横店集团创始人徐文荣,时任浙江东阳县横店大队党支部书记)的梦想发展起来的,这位村支书有很强的组织能力,他把我们历史上消失了的圆明园、秦皇宫复制了出来,到现在为止,他复制出来的50栋建筑组成了一个极具特色的小镇(编者注:2016年10月14日,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市横店镇被列为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每年能够吸引1000多万游客;同时有将近60%的古装戏从这里产生出来的,这就是一个非常鲜明的例子。差的小镇,就是政府代替,由上而下的。我告诉大家,一般的城市搞一个基金小镇就足够了,不然完全浪费了。
所以我们现在已建成的任何一个特色小镇,差的小镇是同质化竞争;好的小镇,具有特色小镇的广度,结构是有特色的、空间结构是有特色的、资金链是有特色的,所有的特色汇集起来,形成了这种广度。
这样的特色小镇同周边其他的小镇,包括全球的产业是有很强的连接的,能够形成非常强有力的人流、信息流、资金流各方面的联系。比方说成都的安仁镇,它有50座博物馆,把四川省几乎所有的历史非物质文化遗产制作工艺集中在这里,将这个小镇变成了一个文创基地。这个文创基地,跟成都本身的现代化是能够紧紧连接在一起的,所有搞文创的必须到这里来。
集群。江苏宜兴丁蜀镇有做紫砂壶的学校,有做紫砂壶的泥料的采购,有贷款公司、技术评级的公司、推销公司。所以在这个小镇上,家庭作坊达到了1.2万多家,形成了紧密的产业链。
开放。如果一个企业规模虽小,是否能把自己的产业融入到全球的价值链中,向两头延伸?比如浙江省乐清市柳市镇,它曾是一个经济非常落后的地方,后来成为第一强镇,是因为这里的农民发展低压电器,现在中国的低压电器80%都是这个小镇生产的,而法国,世界上最大的低压电器制造商也在和这个镇子合作。但是差的小镇,他完全是1.0版本,完全没有活力。
小镇与周边小镇的协同效应会产生非常大的吸引力以及超规模效应。比如说河北保定的庞口镇,它的农机交易量每年达到300亿元;再比如杭州的友好城市法国尼斯,那里有古城,有电影城,有高新技术区,政府参与进来,与周边形成了整体互补。但是如果是发展差的小城镇,则是跟周边没有互补关系。
(作者系住建部原副部长、国务院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