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4版:中国招商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4版            中国招商
 

2017年2月21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京津冀园区招商:角力首都外溢产业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汪晓东

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环首都经济圈将再现当年京杭大运河串联起来的荣光。
本报记者
范颖华/摄

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背景下,面对不断涌出的北京产业如何打造开放型经济引领区的目标定位,实现三地更好联动完善招商协同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目前,一些迹象表明,新常态下河北各地依然能保持经济企稳且呈现不降反增的发展势头,除了当地迎来一系列政策发展红利机遇和北京输出产业的增加,更多的是得益于当地园区产业日益集聚化。

“今年以来,仅世界500强企业就已有50多家在渤海新区投资建设项目或设立分支机构,渤海新区正在成为京津冀和环渤海地区外商高度关注、加速集聚的热点区域。”沧州渤海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张国栋说。

承接北京产业转移

一些迹象表明,随着北京外溢产业的逐渐增加,承接京津疏散功能的河北园区关系正悄然发生着变化。

早在2013年,河北省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上,河北省政协委员、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王保民在发言中就提出:河北省现有的各类园区蕴藏着很大的发展空间,目前大部分园区“塞不满”、“吃不饱”,只要能解决用地指标和规模问题,5年内不需要增加新的园区,现有园区基本就能满足各类产业项目进区入园需要。

一组数据显示,2014年2月以来,北京已分别向河北、天津输出产业项目6300个和836个。

但在最近几年,一批作为地方打造的重点项目纷纷在产业园区建成,这意味着河北承接北京输出产业正在扩大集结区域。

而就在渤海新区为北京私人量身定制产业园区,悉心打造首都经济圈次中心城市、环渤海冀鲁交界处区域中心城市、京津冀重要的产业基地的同时,河北各地亦在以各种优势承接北京产业转移。

有消息显示,2016年,河北从京津引进项目4100个、资金3825亿元。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三年来,河北累计签约引进北京商户23140户,入驻5440户。河北与京津共建各类科技园区55个、创新基地62个、创新平台157个,吸引1350多家京津高新技术产业落户河北。

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总经理扈德辉对媒体介绍,目前已有86家企业入驻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其中来自北京的企业有45家。这些企业主要分为三类:非首都功能疏解企业、服务创新企业和重点产业服务的企业。此外,来自北京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天津大学等京津高校的创业项目也入驻其中。

“尽管京津冀一体化之初,北京外迁产业计划向河北4个区域疏散,即沧州黄骅汽车产业基地,曹妃甸钢铁基地,以及北京新机场的临空经济合作区、中关村在河北的相关园区,但随着北京优势产业的进一步外溢,河北各地将日益加强对这些产业的吸附决心和力度。”有专家表示。

而记者得到的一本廊坊市的材料介绍中,不少园区的公开资料中都有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诸多承接描述,诸如廊坊开发区提出,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机遇,加强对接北京创新资源,做强科技谷、清华科技园等科技创新平台。

尽管有专家提出当前应放慢城市及开发区扩张速度,尽快解绑京津冀行政束缚,这对于产业园区步入正常发展轨道极为重要,但产业园区承接北京输出产业的争夺战并不会在短时间之内偃旗息鼓。

完善机制全员招商

对于河北来说,争夺北京输出产业意义不仅在于加强产业园区的虹吸效应,更在于完善地方产业的竞争机制。

经过8年多的不懈努力,渤海新区累计投入3400多亿元,初步构建起港产城教互动的发展格局,黄骅港作为近年来环渤海港口群中最具成长性的港口,已跻身20万吨级深水综合大港产业。临港产业依托九大功能园区,汇聚了石化、汽车、冶金、港口物流、生物医药等现代产业集群。

“突出韩资项目这个重点,将年度招商任务细化分解到‘一市三园’、区直部门、驻区单位,层层落实目标责任,及时统一了‘一卡(招商宣传卡)、一册(招商指南)、一片(对外宣传片)、一图(项目用地和产业项目现状分布图)、一表(重点推介项目表)’的招商标配,组织招商骨干人员进行专题集训,迅速形成全民发动、全员招商的生动局面。”张国栋介绍。

目前,每天到新区考察洽谈的客商都在十批以上,每天活跃在招商一线的新区招商人员达300多名。对“一市四区”专业招商力量进行优化组合,成立了四大招商局和多个专业招商团队,先后遴选和招录了近70名懂经济、善沟通、能谈判、会外语的高层次人才充实到招商队伍中,以精干的招商尖兵,引领对外开放提级上档。

在推进代理招商方面,渤海新区专门聘请韩国前副总理吴明担任宣传大使,聘请韩国世界文化振兴院会长金共洙为招商代表,并与日本河北商会、德国商会、荷比卢商会等对外招商机构建立了密切联系。目前,仅促成合作框架协议就达50个,提供招商线索超过2000条。

“在全力争夺北京外溢优势产业的同时,一定要做到完善机制,在产业园区招商中对生态、产业、公共服务等方面进一步明确一批现实急需、具备条件且符合协同发展目标的重点项目,这是河北提升产业品牌的最好时机。”上述专家指出。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