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24版:中国招商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24版            中国招商
 

2017年2月14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五大理念引领特色小镇健康发展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余池明

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时代赋予了特色小镇十分重要的历史使命,为了保证“十三五”期间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健康发展,必须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做好特色小镇各方面的工作。

以创新发展理念为引领 创新特色小镇新制度供给

在经济新常态和城镇化新阶段下,特色小镇不能走传统的要素驱动发展模式,应转向创新驱动发展模式,这就要求在制度供给上进行一系列创新。特色小镇运作机制要“破旧去僵”,做到“活而新”。

“活”,就是建设机制活。应该用创建制代替审批制,实施动态调整制。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上要采用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机制,摒弃政府大包大揽,通过PPP模式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建设、运营和维护。

“新”,就是制度供给新。扶持政策有奖有罚,运用期权激励制和追惩制双管齐下的办法,对如期完成年度规划目标任务的特色小镇,给予建设用地和财政收入奖励;对3年内未达到规划目标任务的,加倍倒扣用地奖励指标。

以协调发展理念为引领 处理好特色小镇培育中几对关系

一是处理好特色小镇与大、中城市的关系,特色小镇与村的关系。小城镇的本质特征是“城市之尾、农村之首”,小城镇成为融合城乡的天然载体。处理好与大、中城市的关系,形成对大、中城市的反磁力吸引中心。实行镇、村联动,带动村的发展,处理好与村的关系。

二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坚持市场为主,做到市场主体不缺位、政府引导不越位。特色小镇建设得如何,不在于政府给帽子、给政策,关键在于企业是否有动力、市场是否有热情。如果只是靠政策、靠资源,缺乏市场基础,肯定干不久,不可持续。

三是坚持产城融合原则,处理好产业发展与小镇规划、建设管理之间的关系。产业发展是特色小镇发展的根本动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是特色小镇发展的载体,二者应该同步配套发展。

以绿色发展为引领 推动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

绿色发展也是发挥小城镇自然生态优势的内在要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发出《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的培育要求中,“和谐宜居的美丽环境”和“便捷完善的设施服务”两项要求都与环保有关。即要求镇区环境优美,干净整洁。自来水符合卫生标准,生活污水全面收集并达标排放,垃圾无害化处理。

其中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两项是特色小镇环保工作的核心要求,其要求高于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对重点镇的要求(污水处理率70%)。

以开放理念为引领 打造特色小镇发展新平台

只有破除地方保护主义,坚持开放发展,才能吸引国内外的高端要素和人才,形成特色小镇创新创业的新平台。

以浙江为例,浙江省在特色小镇培育中,以全开放的理念,不设门槛、不问出身,敞开大门欢迎各类建设主体参与特色小镇建设。国企、民企、外企、高校、行业领军人物纷至沓来,特色小镇的建设主体英雄荟萃。如鄞州电车小镇的建设主体是央企中车集团,龙游红木小镇的建设主体是民企年年红集团,西湖艺创小镇是浙江美院和浙江音乐学院联手建设,西湖云栖小镇是阿里巴巴集团谋划建设。

以共享理念为引领 推动特色小镇包容性发展

特色小镇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人。这就要求坚持包容性发展。我们不能把好的资源和土地一卖了之,造成失地农民。要让当地农民或者居民参与发展,共享发展建设成果。

西藏自治区的特色小镇发展提出以人为本,注重民生的原则。加快特色小城镇示范点教育、卫生、科技、文化、公共安全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步伐。

重庆对在城市发展新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特色小镇示范点落户,规定不受务工经商年限限制。

作者单位:全国市长研修学院(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干部学院)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