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30版:中国招商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30版            中国招商
 

2017年1月24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特色小镇吹响“镇企合作”新号角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范颖华

1月8日,“2017年中国新型城镇化论坛暨‘千企千镇工程’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中国城镇化促进会主席蒋正华,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胡祖才,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中国城镇化促进会常务副主席郑新立,国家开发银行行长郑之杰,中国光大银行行长张金良,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副会长李明星,中国城镇化促进会副主席兼理事长陈炎兵等领导、专家出席了会议。

多部门合力

推进镇企合作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中国城镇化促进会主席蒋正华在开幕词中提出:特色小城镇建设,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城镇化理念,要高度重视文化传承,关键在于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重点在于实现公共资源配置均等化。

国家开发银行行长郑之杰表示,下一步,国开行将继续发挥政府和市场间的桥梁作用,以及综合服务功能和融商的优势,深化民政企合作,探索、完善服务小镇,建设投融资体制机制,加强金融产品和模式创新,助力打造产城融合、美丽宜居的特色小镇。

中国光大银行行长张金良在演讲中说,光大银行将调集各方资源,通过传统业务和创新业务,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线上和线下的有机结合,全方位支持“千企千镇工程”的实施。为“千企千镇工程”的参与主体提供一揽子的综合金融服务。

企联动员、组织本地企业

与特色小(城)镇结对

根据工作要求,各地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将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组织、动员本地企业与特色小(城)镇结对,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城融合为目标,把企业转型升级与特色小(城)镇建设有机结合。

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李明星副会长在发言中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转型升级的新时期,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战略部署,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和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优势,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千企千镇工程”正是为促进这一课题所采取的务实行动,目标是促进小城镇与企业主体的有效对接与互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更好参与美丽城镇建设,促进政企合作共赢,融合发展。

李明星副会长介绍,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将着力推进如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积极组织协调、动员更多企业参与。上个月,中企联向全国企业系统转发了通知,得到了不少地区和会员企业的积极回应,此次会议上就有不少企业会员代表前来参加,中企联将继续做好“千企千镇工程”的宣传与组织协调工作,促进更多企业更好参与。

二是积极探索实践,体验合作共赢模式。组织协调基础设施开发运营,创新创业产业。培育生态旅游、体育文创、配套金融等领域的龙头企业。组建优势互补、分工合作、合作共赢的企业联合团队,与试点特色城镇互动,有效发挥组织协调作用。以特色优势产业为项,以产融结合与政企合作为保障,探索提炼新型城镇建设的有效模式。

三是推广成功经验,助推特色城镇建设。中国企业联合会在帮助地方政府招商引资、促进政府合作、培育优势产业等领域进行了积极探索,并提供了宝贵经验。在此基础上,中企联将有针对性的在特色城镇建设上,探索创新高效模式,普及推广成功经验,组织更多企业高效参与,帮助更多城镇健康发展。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将与国家发改委、中国城镇化促进会等单位优势互补,大力推进“千企千镇工程”,努力为特色城镇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出席本次会议的香港工商总会会长王福生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中表示,出席这个会议很振奋。香港人多地狭,老龄化严重,很多老年人养老没有地方去。随着内地小城镇建设的国际化、现代化、公园化,宜养、休闲、居住功能的完善,香港同胞渴望并有意愿回到内地养老,安度晚年。王福生表示,香港工商总会已经发动企业回内地到贵州、安徽等地参与到小城镇建设。下一步将带领企业走出去,把国外的养老产业、欧美小镇的风情文化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引进来。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