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28版:中国招商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28版            中国招商
 

2017年1月24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农业类特色小镇如何打造?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范颖华

近日,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 中指出,将加快建设农产品加工特色小镇,实现产城融合发展。根据该意见,农业特色小镇建设被提上日程。《中国企业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农业类特色小镇由于其农业休闲业、高附加值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显著优势,将有望成为这一轮特色小镇建设中的热点。

政策利好于

农业类特色小镇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提出,将引导农产品加工业与休闲、旅游、文化、教育、科普、养生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农商直供、加工体验、中央厨房等新业态。

该意见指出,将加强农产品加工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吸引农产品加工企业向园区集聚。以园区为主要依托,创建集标准化原料基地、集约化加工、便利化服务网络于一体的产业集群和融合发展先导区,加快建设农产品加工特色小镇,实现产城融合发展。

在住建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三部委推动评定的2016年第一批127个中国特色小镇中,西部的陕西省咸阳市杨陵区五泉镇便是依托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特色农业和科技产业,培育发展了以小麦良种繁育、奶肉牛畜牧、特色养殖、大棚蔬菜、杂果种植、苗木及花卉栽培等支柱产业。

据《中国企业报》记者了解,2016年北京市设立总规模100亿元的小城镇发展基金,引导全市42个重点小城镇打造成旅游休闲特色镇、科技和设施农业示范镇等五类特色小镇。其中,靠近北京城市副中心的通州区西集镇便提出了以“慢生活、微旅游”为理念,打造轻养生业态、生态度假业态和观光游学业态,建设运河乡土文学博物馆、农耕文化博物馆、农业游学体验馆等内容的农业田园休闲小镇。

农业特色小镇

要有哪些内涵

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中国农业现代化研究会副理事长袁士畴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中表示,一定要先有特色产业才能建特色小镇,如果为了特色而人造特色便是偏离了政策的初衷。而利用自身的优质农业资源打造农业类特色小镇将是一条实事求是的道路。

袁士畴指出,随着老龄化问题、亲子教育、休闲农业、市民下乡等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基于休闲农业+医学疗养的园艺疗法园、农业田园特色小镇,可能是下一个新风口。

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中国国土经济学会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会长、青岛太行园林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苗在善指出,特色小城镇等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必须关注老龄化、亲子教育等两个大问题。

“必须要反思过去的教育体系、教育方式。现在,城市里的孩子除了学习,几乎与社会隔绝,导致责任意识、担当意识缺乏。性格脆弱,遇到困难和挫折就会出问题。”苗在善认为,农业特色小镇必须是一个集农业科技、生态旅游、文化游乐、教育培训、养生保健于一体的青少年儿童生态文化科普基地。以生态文化作为主要内容,面向孩子,把对孩子的教育,把与大自然密切相关的元素纳入到生态文化教育体系之中。

农业特色小镇

有助于培养职业农民

专家指出,借助当地优质农业产品,打造农业特色小镇也将成为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抓手。农业特色小镇将成为职业农民、大众创业创新的支撑地。

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委员、黑龙江大米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尹景羽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中表示,黑龙江地处“黄金传奇”的北纬45度,这个纬度是天然有机水稻栽培的最佳地带。尤其地处“北大荒”腹地的三江平原是世界上仅存的三大黑土平原之一,是农业部确定的东北寒地粳稻优势产业带,生态环境最佳,资源条件最好,发展潜力最大。但过去由于黑龙江大米市场缺乏统一规范的销售平台,导致销售渠道不畅,交易成本偏高,诚信度较差,假冒伪劣盛行等诸多问题,使得黑龙江省大米市场乱象丛生。

尹景羽认为,未来,随着可追溯体系等互联网+功能,农产品个人定制营销、全生产过程展示营销、特殊地理标识营销、种植环境的远距离视频体验式营销等多种互联网营销新模式等元素注入农业特色小镇,小镇将具备候鸟式旅游、康养养老、农业体验等功能。农业特色小镇将真正推动黑龙江省大米等优质农业产品从“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

目前,黑龙江省已经在着手打造以现代农业为核心资源的特色小镇,如被称为“中国北欧村”的海林小镇、集合了千亩稻田景观的七星小镇。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