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25版:区域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25版            区域
 

2017年1月24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每3分钟新增一家市场主体,全年新增注册资本近2000亿

成都高新区点燃创业激情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龚友国

成都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工商服务窗口
2016女性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邀请赛颁奖典礼

刚刚过去的2016年,是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起始之年,也是成都高新区打造国际创新创业中心的开局之年。这一年,成都高新区交出了一份炫目的成绩单。

2017年1月18日,《中国企业报》记者从成都高新区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16年,该区年增企业数、年增个体工商户登记数、年增注册资本(金)数、年增科技型企业数,均创成都高新区历史最高水平。

这些成绩的背后是全社会创新创业热情的高涨。成都高新区工商局副局长孙秀蓬表示,一年来,在全国、全省、全市的“双创”大潮下,成都高新区着力实施“双创大引领”行动,整合产业链资源,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构建在全国具有竞争力的“双创”政策体系,加快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力打造国际创新创业中心,区域创新创业活力激增。

市场活力充分激发,日均新增市场主体144个

市场主体增速是区域创新创业活力的“风向标”。成都高新区2016年的市场主体增速、增加的总量、注册资本(金)总量,再一次刷新了其近年来的“增速”记录。

2016年全年,成都高新区共新登记市场主体36253户,同比增长60.25%;新增注册资本(金)1959.88亿元,同比增长134.47%。其中,新登记各类型企业28650户,同比增长57.45%,注册资本(金)1953.65亿元,同比增长135.01%;新登记个体工商户7603户,同比增长71.74%,资金数额6.23亿元,同比增长36.62%。

全年新增市场主体共计36253个,按工作日计算日均新增市场主体144个,这意味着平均3分多钟就会有一个市场主体诞生在这片13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截至2016年12月31日,成都高新区已有各类型企业83371户(不含省、市工商局登记数),注册资本(金)达6897.86亿元。其中内资企业82308户,注册资本(金)6565.95亿元;外商投资企业1063户,注册资本(金)331.91亿元。个体工商户30746户,资金总额20.81亿元。

科创体系全国领先,年增科技型企业5200家

2016年,成都高新区新增各类科技型初创企业5200家,同比增长72.75%,占成都市新增科技企业总量的 43%。其中,高层次人才创业企业419家,大学生企业和团队130家;新增高层次创业人才1223名,其中海归博士255人。

截至2016年底,成都高新区的科技型在孵企业总量达12700家,在全国国家级高新区中位居前列。

科技型企业激增,得益于成都高新区建立的高效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从项目入驻、政策咨询、电信商务、生活配套、专业中介,到创业辅导、技术平台、科技金融、企业培育、产业发展,一应俱全的全产业链服务体系吸引了大量尖端科技人才前来创业,越来越多的科技型企业在这里诞生。

“去年,我们新认定公共技术平台11家,累计认定的公共技术平台达67家,其中电子信息类42家,生物医药类25家。”成都高新区创新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成都高新区已形成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领域的较为完善的全产业链公共技术平台。

去年,成都高新区全面完善政务服务、商务服务、中介服务、平台服务、国际服务五大服务体系,通过设立工商服务站等方式支持以菁蓉国际广场为代表的众创空间、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等载体建设,着重推进国际孵化载体建设,引进建成微软云加速基地、创梦亚马逊AWS孵化器、成都—硅谷国际孵化器等一批国际孵化载体,促进产业链资源与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创新创业模式紧密对接,推动创新创业与产业抱团发展。

为了有效利用国际创新资源,成都高新区提出要全力打造“国际创新创业中心”,在全球范围内聚集创新创业要素。按照“专业化服务、市场化运营、国际化整合资源”的思路,成都高新区全方位着力,通过加强创新载体建设、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强化科技金融支撑、加快科技人才聚集等措施,已经形成了在全国具有领先优势的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体系。

第三产业蓬勃发展,22个10亿级企业安家

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今年也首次提出要“大力发展新经济”。在“新经济”的浪潮中,成都高新区勇当先锋,以改革为动力、以市场为着力点,持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2016年,成都高新区新登记企业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共26734户,占新登记企业总量的93.31%。新登记的新兴行业企业集中在电子商务、新能源、节能、新材料、供应链管理等行业。

“成都高新区蓬勃发展的新兴业态,为推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也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企业发展动力。”孙秀蓬表示,依托扎实的产业基础和人才密集的优势,一大批企业尤其是大型高端企业选择来这里落户安家,成都高新区成为新经济发展的重要策源地。

2016年,成都高新区新登记企业注册资本10万元以下(不含10万)的1973户,占新增企业总数的6.89%;10万—1000万元(不含1000万)的23133户,占80.74%;1000万元—1亿元(不含1亿元)的3287户,占11.47%;1亿—10亿元(不含10亿元)的235户,占0.82%;10亿元以上(含10亿元)的22户,占新增企业总数的0.08%。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

营商环境显著优化

继2015年发布《创业天府高新区引领工程方案》、出台“创业十条”之后,2016年,成都高新区继续完善创业政策体系,出台了《成都高新区关于进一步深化创新创业的若干政策》。

该政策重点激励科研院校科技成果(知识产权)的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转移权“四权改革”,打通科技成果、科技人才、科技企业的权益化和权益流通化“两大通道”、激发创新创业内生源动力,为打造国际创新创业中心、实施“创业天府”高新区引领工程提供政策保障。

在强化政策支撑的同时,成都高新区率先在全省开展“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电子营业执照试点以及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深化“先照后证”等商事制度改革,以简政放权进一步激活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2016年8月1日起,成都高新区在之前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的改革基础上,将社会保险登记证和统计登记证整合进来,申请人只需在工商局的“一站式窗口”填写一张表格、提交一份资料,最快当天就能拿到“五证合一”营业执照。同时,不断深化“先照后证”改革,对工商登记审批事项进行动态调整。2016年,150个原本需要事前审批的事项被改为后置审批,大大降低了市场准入门槛。

“商事制度改革实施3年以来,成都高新区共新登记企业58363户,是商事制度改革以前区域累计企业存量的1.8倍。”孙秀蓬说,仅仅3年时间,成都高新区新增企业数量就超过了改革以前近20年的企业存量总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加快建设,商事制度改革持续深化,创新创业全产业链服务体系加快形成,营商环境在各项改革中显著优化,有效激发了大众创新创业热情。”

针对市场准入高效便捷、退出渠道却不畅通的问题,成都高新区出台了《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试点方案》先行试水,继续走在全省、全市前列。

根据该方案,在成都高新区注册登记成立时间未满半年的未开业或无债权债务的有限责任公司、个人独资企业、普通合伙企业可以申请办理简易注销登记。同时,成都高新区还优化服务,为企业办理简易注销开设了“绿色通道”,提高办事效率。

工商注册便利化的改革是全过程的改革。完善的市场是有进有出、进出有序的,简易注销登记有利于畅通市场出口,方便企业重整资源。成都高新区工商局副局长孙秀蓬分析,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将进一步优化成都高新区营商环境,激发社会创新创业活力。

这项“让退出更容易”的改革为今年成都高新区的商事制度改革开了一个好头。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2017年,成都高新区将继续深入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全力打造国际创新创业中心,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政策体系,培育发展新动能,为更多的创业者和企业“扎根高新”提供保障。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