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产业观察之构建国际新秩序的创新命题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侯光明 张琦
全球化的背景下,电影作为文化创意产业重要部分,中国电影与世界电影、中国市场与世界市场已密不可分,我们必须积极主动参与国际竞争,树立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立足本土,拓展全球市场,充分提高电影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使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形成与之匹配的大国文化软实力。
创新体制机制
为达到“电影强国”的目标,中国电影首要任务是立足民心、守好本土、练好内功、突出重围,通过构建中国特色的创新型产业体制机制,推动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宏观管理部门做好顶层设计,强化政策牵引,释放创新活力:
一、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健全政策法规,为内容产业创新营造适度宽松的政策环境,并研究建立长效的市场监管机制。二、构建国际电影新秩序。加强“一带一路”等国家和地区间的电影产业及文化等方面的全面合作,建立电影战略联盟,推动资源的流通与交流,形成新的市场竞争力量。三、支持电影全产业链投入。支持重大电影节展推广,加强文化交流;加强电影“国际化”方向投入,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全球化资源配置格局创造条件。四、优化国际化区域布局。基于文化与地缘认同,有步骤地推进中国电影国际化战略布局,完善电影交流与合作机制。五、健全评价指标体系。完善以中国电影满意度调查为核心的电影综合评价体系,扩大调查样本抽取数量和影片覆盖范围。
创新投资模式
作为电影管理者更应积极创新投资模式,融资融智并举:
借助金融纽带,开拓大电影产业链,提升国际竞争力。国内企业需要按照集约化发展思路,组建战略联盟,进而提升整体实力。企业间通过交叉持股、兼并重组等方式,以资本为纽带促进企业集中合并,采取强强联合的战略措施,构成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大规模集团。通过优化配置人力、财力和物力,力争把企业做大做精,从而建立中国电影的航空母舰和联合舰队。借助金融纽带,电影企业还要加强与其他行业之间的融合,积极鼓励金融资本、专业投资机构、大型集团参与电影产业,以长远的投资理念,开拓电影产业链,做大做强电影产业。
电影投资消融“产业边际、国界”,“共创共享共赢”。在“一带一路”、“亚投行”等国家战略引导下,我们通过电影投资不断消融“产业的边际与国界”:一方面,借助合作、交流,学习“大片”(运作)模式,借鉴IP开发、营销经验;另一方面,利用投资、并购国内外优质资源,打造国际主流电影。
强化创意运营
信息物理的工业4.0时代,是以创意发展、零工经济为特征的时代。电影人工作的组织形态也正符合这一时代 “小组化”、“虚拟化”、“平台化”的特征。
越来越多的电影组织也开始通过项目小组形式构建网络、激活创意,自由创作者也“组团作战”。今后的创意组织中,除了固定岗位,还将发布越来越多的动态任务,邀请外部自由职业者完成。创新创意时代下, “并行工程”在电影生产(制作 、投资)管理中成为主流。“并行工程”注重消费者和供应商的参与,使得企业可以充分获取资源,增强企业的动态能力。
许多行业的企业在进行产品开发时越来越惯用“平台策略”。新趋势下,电影管理者也能积极转变思路,积极应对:如依托“平台策略”开拓电影国际化路径,深入评估和设计出中国特色电影“品牌平台”、“流程平台”、“产品平台”、“顾客平台”等等。
(作者单位:北京电影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