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35版:医药健康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35版            医药健康
 

2017年1月17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健康养老产业调整姿态以求落地 探索“医养结合” 新路径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周梦

全国健康养老发展大会现场

目前,在我国1.67亿老人中约有一半过着“空巢”生活,只有10.39%的子女能满足老人的精神需求。有数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6亿,2050年,将达到4.4亿左右。“进门一盏灯、出门一把锁”,已经成为时下空巢老人的代名词。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出台,使健康养老产业渐热的同时,也逐渐步入正轨。经过2014年的大肆建设与2015年的逐步淘洗,2016年,养老产业整体由冲动走向理智,产业主题由建设转为落地运营,并不断改革,在奔跑中调整姿态。业内人士认为,健康养老产业落地除了需要相关法制加快推动以外,还需选择重点产业,做精做细。

探索“医养结合”新标准

在“未富先老”的背景下,深度老龄化挑战的巨大压力已经对现有养老保障体系提出了日益严峻的考验。作为社会养老的一种创新模式,医养结合将现代医护技术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满足了老年人群的特殊需求,提高了老年人生活质量,适应了老龄化发展的形势,实现了养老模式的新突破,应该成为发展中国特色养老事业的必然选择。

医养结合并不是作为一种独立的养老模式而存在,更多意义上,是作为一种新型的养老服务供给方式而运转。它可以和任何传统养老模式相结合,在任何养老模式中以不同形式实现医养结合的服务供给。

去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为实现国务院提出的医养结合的发展目标,“医养结合”上了“热搜”。

目前,国内许多一二线城市开始建设推广“康养结合”、“日间照料”、“福利中心”等结合“互联网+视频教育”的服务模式。中慈长寿工程管理集团主席赵春山表示,只有通过专业机构、权威专家和媒体的精诚合作,开创“串门式快乐养老”模式,建设开发集参数采集、数据分析、疾病评估、专家干预、紧急救助、远程关爱等六大优势为一体的串门式养老服务平台,才能解决健康信息孤岛问题。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阎青春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医养产业可以促进经济转型,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他建议国家出台扶持政策,鼓励和扶持“医养结合”护理型养老机构建设;健全健康保险体系,发展护理保险,鼓励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加强合作;将养老机构所设医疗部门提供的医疗服务纳入医保范围。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采取远程医疗、委托管理、健康管理咨询等多种形式,提高对失能失智老年人的服务能力,提供多样化医疗、慢性病管理和健康管理服务,推动建立“医养结合”体系。

据悉,我国研究出台了养老产业子领域专项政策,督促政策落实、落地,并以科学规划为先导,指导地方结合实际进行发展,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以设立国家健康产业投资基金为引导,广泛吸引社会资本投资;以生态环境为依托,以中医药服务为特色,鼓励自然环境优渥地区先行先试;以医疗资源为保障、以规范标准为基础,推进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的融合,积极探索“医养结合”新路子、新标准。

“我们需要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发力,准确把握医和养的有机统一,选择医养结合相关政策的影响和作用,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医养结合,社会参与的健康促进发展格局,创造医养结合,养护结合,康养结合,增强卫生机构,社区和家庭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面向社会宣传倡导健康老龄化的理念。”阎青春说。

产业要做精做细

日前,国务院印发“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规划中明确指出,要促进医疗与养老融合,发展健康养老产业。

规划提出,发挥商业健康保险资金长期投资优势,引导商业保险机构以出资新建等方式兴办医疗、养老、健康体检等健康服务机构。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老年人家庭提供签约医疗服务,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支持养老机构开展康复护理、老年病和临终关怀服务。

对于大医疗、大健康产业的发展,国大健康发展联盟执行主席、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原副所长于小冬明确表示前景广阔,“在全球大医疗的产业分工中,我国要通过做减法选择重点、精准定位。发展大医疗和大健康产业,只有做得精和细,才能达到强和大。”

于小冬在谈到健康中国与养老健康产业的关系时说:“健康中国需养老健康产业来给予支撑。大健康产业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大健康的文化和大健康的科学教育;是大健康产业的种植、养殖和生产制造;及多种多样的健康服务业。老年健康产业对市场有特定的要求,因而需要细分。老年健康产业在中国可以称得上是‘朝阳产业’,要把养老产业做强做大首先就需要做精做细。要从大健康的全面诉求,来拉动大健康产业这么一个大的集群,带动传统产业。这需要我们真正踏踏实实把它做细,做细肯定能做大,所以我们可以把养老健康这个产业做得很大,这个两亿人的产业,如果我们做不细的话,这个产业就只能在口头上说,没有实际的发展。”

需法制来“护航”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强健康法治建设,颁布并实施基本医疗卫生法、中医药法、修订实施药品管理法,加强重点领域法律法规的立法和修订工作,完善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健全健康领域标准规范和指南体系。

中央军委政法委综合局主任丁美新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更好地保障人人健康做出了制度性的安排,对全民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用法制方式加快推动健康中国,强化责任担当,狠抓推动落实是关键,走中国特色健康发展道路是根本,为人民群众提供全生命、全周期的健康服务是目标。

丁美新还认为,用法制方式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全生命、全周期的健康服务是目标,另外,还要以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切实把健康融入到我们所有的法规政策体系中,融入到我们各项工作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的健康体系中,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中国行为法学会会长江必新也表示,健康中国建设必须以法治为基础。他指出,实现国民健康需要大力发展医疗事业。而医疗事业的发展需要法治建设带来的明确规范和制度保障。随着现代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医疗卫生领域与法治的关系更加密切,融合程度更加深入。医疗卫生事业对国家社会影响甚大,不能完全交给市场,必须加强管制。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