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45版:中国国资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45版            中国国资报道
 

2017年1月17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冬季到二郎山来观冰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汤雷

地处川西盆地边缘的二郎山,是四川省西电东送的大通道。为了掌握高海拔、重冰区覆冰情况的资料,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于2000年在二郎山海拔近3000米的垭口建立了钢架雨凇塔。

建站至今共连续开展了16年的导线与绝缘子串覆冰观测,获取了近6000组覆冰过程观测记录与76000组气象要素资料。利用观测资料,中电工程西南院工程设计人员前后撰写出50多份研究报告,并将覆冰观测成果转化运用于大通道的输出线路工程,成果获得了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时值2006年12月,极地冷空气长时间蓄积,小股冷气团分裂南下,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了强降温、降雪、大风天气。当天清晨寒风凛冽,大风裹挟着水汽吹在人脸上如针扎、如刀割。覆冰观测时,我们得背上测试工具,戴上防冻安全帽,穿上防滑冰爪,踏着冰雪,迎着浓雾,一步一个“冰印”爬上雨凇塔。一位同事左手臂挽住栏杆,左手熟练的从栏杆下穿过,拿出卡尺和刮冰刀准备开始这一次的导线覆冰测量。另一位同事双手紧握简易秤,眼睛盯着脚下的冰面步步紧跟着。两人配合默契,快速完成了导线覆冰长、短径测量、取冰、称重、覆冰性质拍照记录等一系列工作。工作看似简单,要求的却是观冰者持之以恒、按时准确地记录。每天不同时段的压、温、湿、风、降雨、雪深、能见度、天气现象等都是覆冰观测的内容之一。

二郎山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山顶局部微地形使得冷空气通过垭口时携带了大量水汽,使得人体体感温度要比环境温度低很多。我们在进行覆冰观测时,双手和双脚被冻麻木是家常便饭,有时在雨凇塔上待久了,自己都成了“导线”,四肢迅速被厚厚的冰层裹住。当时我的初衷是拍摄雨凇塔被覆冰裹挟的概况,却无意中记录下了同事在雨凇塔上工作的过程。每年,在冰雪封山之前,我和同事都会登上这座覆冰最严重的站点,开展一个冬季的观测工作,直到次年开春冰雪消融后下山——这就是一个观冰人的坚守,考验的不仅是观冰人在极度恶劣气候下工作时的耐心和细致,更考验的是他们忍受孤独、坚守岗位的坚强意志。

他们通过长期实地观测,获得的最真实可靠的覆冰资料已成为了我国高山覆冰科研最宝贵的数据,是架空输电线路划分冰区的重要依据,对架空输电线路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国家电力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报送单位:中国能建)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