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22版:现代农业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22版            现代农业
 

2017年1月17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乳业巨头揭开并购整合大幕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马国香

近日,乳业并购消息频传,在政府“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定调之下,岁末年初,各个行业的企业都想抓住做强做大的机会,位居中国乳业前三甲的光明乳业、蒙牛乳业更是首当其冲,通过收购与增持行业企业,加速乳业市场布局。

光明乳业

收购同门三公司

2016年12月26日,光明乳业对外公告表示,要收购同集团内的兄弟企业上海梅林旗下的3家子公司,涵盖了乳业上下游产业链的相关资产。《中国企业报》记者了解到,光明乳业拟与公司控股股东光明食品集团下属子公司上海梅林正广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梅林”)签订《上海梅林正广和股份有限公司与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关于目标公司之股权收购意向书》,收购上海梅林全资子公司上海鼎牛饲料有限公司100%股权、上海梅林全资子公司上海奶牛研究所有限公司100%股权、上海梅林全资子公司上海乳品培训研究中心有限公司100%股权。

光明这次收购的上海鼎牛饲料主营范围包括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包装材料、日用百货、化工产品(除有毒及危险品)、木制品和金属材料等;上海奶牛研究所则主营奶牛、畜牧和兽医等;而上海乳品培训研究中心则是负责各种乳制品的试制、研究,系统内人员培训,附设技术开发服务部。截至2015年9月30日,上海鼎牛饲料有限公司营业收入达11.04亿元,净利润2559.77万元。

上海睿农管理咨询公司总经理侯军伟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说:光明乳业的产业链比较全,这次收购与国家的大环境有关系,要求国有企业资产进行重组与分配。光明乳业作为上海国资委重要的企业,有牧场、研究机构,也有生产工厂,在国内是排名第三的乳品企业,通过收购对光明来说是对整个产业链技术的储备增加。2016年,光明乳业整体经营情况不是特别好,这3个企业对光明整体经营来说,并不会给他带来短期效益的提升。

蒙牛斥19亿港元

增持现代牧业

2017年1月5日,在港上市的蒙牛乳业和现代牧业同时对外公告称,蒙牛乳业拟以每股1.94港元的价格,以18.73亿港元收购私募基金鼎晖和 KKR持有的现代牧业16.7%的股份,蒙牛乳业对现代牧业的持股比例也将提高至39.9%(全面摊薄后为37.7%),由于持股比例高于30%,蒙牛为此增持触发了强制收购要约,蒙牛将以每股1.94港元的价格向所有现代牧业股东发出要约。

蒙牛表示,本次增持将有助于其建立更顺畅的上下游合作关系、打造更融合的行业生态体系;进一步确保高质量的上游奶源供应,助力蒙牛发展低温业务;补充蒙牛的中高端产品线,巩固在高端乳制品品类的市场领导地位;作为国内规模化牧场先驱的现代牧业,其在牧业及质量管理的优势可以帮助本集团加强原奶采购的质量控制,也将进一步提高蒙牛集团的运营效率。

中国乳业资深专家王丁棉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说:蒙牛本身对现代牧业并不陌生,他们两家就像闹矛盾的夫妻一样,吵吵闹闹、分分合合,本身能读懂的人,只有他们自己清楚。此次蒙牛斥19亿港元增持现代牧业,是卢敏放担任蒙牛乳业总裁100天以来通过资本运作表明做事的态度,是新官上任三把火表现出的大动作。

王丁棉认为,蒙牛对现代牧业的增持表现出新总裁卢敏放积极的决心,拟补奶源供应链的可控性,准备进入低温奶市场。这次增持,能够保证蒙牛优质且稳定的原奶源供应,也能为现代牧业获得更稳定的产品输出渠道,是双赢的。

新希望乳业

通过收购布局高端市场

日经中文网消息称,日本朝日集团将出售其在山东省的农业公司和牛奶产销公司,出售对象是新希望乳业,出售额预计在十几亿日元左右(约合5959万—1.19亿元人民币)。据悉,这两家公司为山东朝日绿源农业高新技术有限公司和山东朝日绿源乳业有限公司,是朝日集团(控股股东)和伊藤忠商事、住友化学合资成立的公司,分别主营农产品栽培和奶牛养殖、牛奶加工等业务。

2002年,新希望集团通过一系列收购方式进入乳业,2004年成立新希望乳业控股有限公司。2002—2008年,新希望乳业收购了11家地方性乳企,并参股重庆天友乳业。2015年8月,完成对苏州双喜、湖南南山、西昌三牧等区域型乳企的收购。新希望整合华西乳业之后陆续推出了“城市记忆”酸奶、“24小时”鲜牛乳和“活润”乳酸菌等中高端产品。侯军伟认为,新希望正在农牧业领域转型为综合服务商,此次朝日绿源所代表的有机、生态农产品种植养殖方式,不管是乳制品还是高端农产品,都符合新希望中高端产品领域的布局。整合后的新希望乳业,除了产品的持续创新,也在享用互联网带来的变革,互联网牛奶、云牧场等,都被刘永好视为布局高端市场的创新案例。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