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钢集团提前两年 平稳关停半山钢铁基地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赵玲玲
厂区一景 |
近日,浙江省传来好消息,“十三五”全省钢铁产能压减计划已经全部完成。其中,杭钢半山钢铁基地顺利关停所压减的炼钢产能占到浙江省压减计划的49.5%,占据了浙江省去产能的“半壁江山”。
令人料想不到的是,由于采取措施得当,仅仅用了5个月的时间,杭钢就全面安全关停了半山钢铁基地400万吨产能,平稳有序分流安置1.2万人,比原计划提前两年完成。并且实现了“无一人到省市区政府上访、无一人到集团公司恶性闹访、无一起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目标,被业界誉为“杭钢奇迹”。
系统谋划
一部杭钢史,半部杭州史。
1957年,杭钢在浙江省杭州市半山镇落成。作为一家以钢铁为主业的多元产业协调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建厂59年来,半山钢铁基地累计生产铁4903万吨、钢6265万吨、钢材6136万吨,为浙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015年,从杭州城市布局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高度出发,浙江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壮士断腕,做出当年年底关停杭钢半山钢铁基地的决定。
此时,杭钢集团拥有近3万名在职和离退休人员,其中在职职工1.8万人,涉及关联人员10万人,很多职工两三代人都在企业。
“在关停产能过程中,妥善解决职工分流安置问题是重中之重,也是企业转型升级的前提和基础。”杭钢集团董事长陈月亮对《中国企业报》记者如是表示。
据了解,在明确关停半山钢铁基地后的半年时间里,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由于舆论导向不明确,致使职工思想混乱,误认为“关停半山钢铁基地就是关停杭钢”,社会及企业内部传言四起,职工心里痛苦、焦虑、恐慌,指挥系统有所失灵,加之历史遗留问题多,涉及2万人次的19个历史性遗留问题在一段时间里集中爆发。
此时离年底关停半山钢铁基地只剩下4个月时间,如何分流安置职工成为最突出的问题。
“我们把稳定作为最大的政治,把维护职工合法利益作为最大的责任,并贯穿于全过程。”在陈月亮看来,解决员工安置问题的最首要因素就是“稳定”。在此基础上,杭钢明确了“依法依规、合情合理、平稳有序”的处置原则、方法和方针,形成了“稳定是金,稳定是福”、“稳定不分边界,稳定不分你我他”的共识。
根据当年内全面关停的时间表和千头万绪的工作任务,杭钢确立了“四步走”的工作步骤:2015年9月份,使广大干部职工的期望值回归到理性、务实的状态;10月份,化解19个历史遗留问题;11月份出台职工分流安置政策,12月下旬提交职代会审议通过;12月底前完成半山钢铁基地全部关停。
轻装上阵
为了平稳关停半山钢铁基地,杭钢召开了57次专题会议、单独听取2500多名员工的意见、对各条政策进行上百次的定量分析与测算。功夫不负有心人,当杭钢关停半山钢铁基地员工分流安置方案提交职代会审议后,最终以87.44%的高票率一次性表决通过。
这是一份让职工具有多元选择渠道的方案。据悉,杭钢在方案中推出了解除劳动合同、集团内安置、省市属国有控股企业就业安置、自主创业、服务输出、离岗退养、内退等12条渠道,每一个群体、每一个年龄段都能找到自己的合适通道,而且各条渠道之间在经济利益上相对平衡。
“一方面,杭钢把行业形势与企业家底亮给员工,研究采用了‘正面引导法、耐心开导法、算账对比法、一对一交友法’等10种方法,消除员工疑虑,让他们明白早关停才能早突围,并创造理性反映诉求的信访渠道。另一方面,企业组织各种座谈交流、技能培训班、创新创业讲堂,让广大干部员工明白‘关闭半山钢铁基地不是关停杭钢,而是开创新的发展路径’,通过系列活动让他们将目光转移到对个人与企业未来发展的思考上来,发自内心地积极参与转型。”杭钢集团党委副书记任海杭称。
改革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杭钢集团将2016年确定为“改革创新年”,并组织实施改革创新十大行动计划。对公司制改革、人事制度改革、薪酬体制改革等系列改革,已全面启动。集团总部机构改革用了两个月时间于2016年5月底全面完成,达到“大集团、小总部、高效率、优服务”的目的。通过改革,努力使公司建立起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观念,下一步就是要谋发展了。《中国企业报》记者了解到,目前,杭钢集团结合国家“一带一路”、“互联网+”等战略,以及浙江省七大万亿产业发展方向,提出了“打基础、调结构、抓创新、谋发展”的总基调,实施“四轮驱动”、“创新基地”的发展思路和战略,构建“2+2”产业架构,按照“创新、高端、绿色、特色”的发展方向,朝着“企业规模化、产品高端化、产业集群化、市场国际化、资产证券化、管理精细化、体制现代化”的目标奋勇向前。
如今,完成了转型大战的杭钢正轻装上阵,走上了新的发展道路。陈月亮对杭钢集团未来的发展很有信心:“力争到‘十三五’末,将杭钢集团打造成转型升级的中国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