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3版:2016新兴产业发展年度报告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3版            2016新兴产业发展年度报告
 

2016年12月27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恒天:传统纺机制造的现代蜕变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洪鸿

“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1200年前的大诗人白居易,为纺织人树立了伟大、崇高的理想。作为纺机行业唯一央企,中国纺织机械(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纺机集团”)始终保持着产业报国的赤子情怀,以助力祖国纺织工业发展进步为己任,在为我国纺织工业发展壮大做出重要贡献的同时,实现了中纺机集团的跨越式发展。如今,中纺机集团管控经纬纺机、恒天立信2家境内外上市公司、6大企业板块;产品已覆盖纺纱、化纤、织造、非织造、染整、纺机专件等纺机装备各环节;是全球唯一具备纺织全产业链装备研发、生产、营销的提供商,综合规模位居业内世界第一。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纺织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环保的应用要求,推动着纺机产业从传统机械制造向信息、软件、电气、自动化等诸多技术领域复合创新转变。中纺机集团深知唯有坚持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持续满足市场需求,夯实企业的发展根基。

据中国恒天集团副总裁、中纺机集团总经理叶茂新介绍,按照集团发展规划,中纺机集团在2016年大力推进技术创新体制机制,构建了总部技术中心和企业研发中心两级研发体系;为推进集团技术实力的整体进步,将纺机产品的共性技术、基础技术、关键技术集中提升,设立了北京、日本、欧洲研究院,并筹划设立深圳研究院,充分吸收全球的人才优势和技术资源。这种模式打破了“闭门造车、自给自足”式的产品开发传统习惯,聚焦市场应用和公司发展需求,以技术需求为引导,面向全社会公开发布研究项目,吸引更广泛的专业资源参与到中纺机集团的产品研发中,以此推动市场和研发的有效匹配,提升集团产品创新的综合效益;创新科研人才激励机制,激发了科研团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集团的技术进步具备了持续的创新源泉。正是这一系列体制机制的创新,以“数字化棉纺车间”、节能环保染整装备、高速高产化纤装备、高性能非织造装备等为代表的新产品不断推出,取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引领了纺织发展,构建了中纺机集团产品开发和市场应用的良性互动。

据记者了解,随着工业文明的深入推进和市场需求的持续细分,任何企业都必须突破产品生产和市场销售的简单运营模式,将需求、生产、服务、营销,以及各类延伸供给充分融合,以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生命力。中纺机集团紧跟时代发展的脉搏,实施集团由“制造型”向“制造服务型”的转型升级战略,以商业模式的创新提升集团的核心竞争能力。中纺机集团依托自身专业经验和技术服务的资源优势,深入推进“全流程解决方案”战略,围绕纺机产品售前咨询规划、方案实施、工程建设,售中生产运输、安装服务,售后保养维护、备件供给、技术培训等方面,为客户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依托集团上市公司和金融公司的资本和金融资源优势,大力推动“资本+科技”、“金融+产业”的双轮驱动战略,用金融资本的力量撬动实体产业的发展;积极探索“互联网+纺织”的战略空间,建立了“网上备件商城”和“网上纺机商城”,创新了纺机产品的交易模式。正是基于对发展模式的持续创新,中纺机集团实现了较快的发展,新技术、新模式在新疆工业园区和全国标杆纺织企业的成功应用,充分说明了发展模式转型升级已得到市场的肯定。

中纺机集团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思路是:到“十三五”末,逐步形成“做强六大业务、搭建五大平台、构建四大体系、实现三个翻番、落实两个责任、确保一个目标”的发展格局。展望未来,叶茂新充满豪情地对记者说,今天的中纺机集团,始终不忘衣被天下之初心,围绕做强做优纺机产业为核心,以“全球纺织业的朋友,中国制造业的骄傲”为愿景,坚定打造世界一流纺机企业的目标不动摇,持续致力于技术创新和产品进步,借力互联网和智能制造的发展潮流,实现中纺机集团核心竞争力的全面提升,以“新纺机、新形象”助力建设纺织强国的征程。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