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20版:区域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20版            区域经济
 

2016年12月20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 力推“一带一路”文化遗产传承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杨国标 黄清耀

为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大规划,发挥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在国际文化交流的平台优势与民间作用,使之成为文化先行的排头兵,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于2016年9月设立“一带一路”专项基金。

据介绍,该基金的设立旨在通过与国家战略及相关项目对接,对新形势下不断出现的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并实施落地,团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华人华侨一起建设、执行、落实民心相通工程,同时提出相关文化项目策划及落地措施,使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能够更好的整合全球资源,有效配置更多文化资源,大力推动“一带一路”战略顺利实施。

以文化遗产保护为己任

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理事长耿净在“一带一路”专项基金揭牌仪式致辞中指出,“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和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为己任,在全球范围内发现、研究、保护、传承、弘扬中国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行动唤醒全社会对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意识。在‘一带一路’的伟大历史进程中,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是当之无愧的‘文化先行’前哨,既是推动‘一带一路’沿线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排头兵,同时也是推动文化多样性发展的先行者。为加快‘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与落地,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设立了‘一带一路’战略委员会,旨在推动国际文化合作与对接的战略研究,为‘一带一路’规划的实施提供智库支持。福建省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有着独特的地理区位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这里成立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一带一路’专项基金,希望能够切实推进民心相通,弘扬丝绸之路精神,推进文明交流与互鉴,促成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人文合作。”

在揭牌仪式上“一带一路”专项基金主任吴国阳表示,“中国华夏文化遗产是先祖先辈留下的无价之宝,每一项文化遗产都是华夏文化的一个细胞,都渗透着中华文化的基因,这不仅是中华民族自我认定的历史凭证,也是中华民族得以在历史长河中不间断延续的根本和基础。它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特有精神机制、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维护我国文化身份和国家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海上丝绸之路将创造新辉煌,这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基金在总会及相关政府单位、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下,将履行其相关使命,在全球范围内发现、研究、保护、传承、弘扬中国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推动文化产业持续发展

“一带一路”专项基金设立之后便立刻投入了运转。为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总体战略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探索教育文化合作交流的机制与模式,增进教育合作交流的广度和深度,构建“一带一路”教育文化共同体,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一道,扩大人文交流,加强人才培养,近日,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一带一路”专项基金与中国西部研究与发展促进会、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及厦门大学国际学院、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达成合作意向,共同推进文化教育先行事项,联合相关部委机构共同成立“一带一路”汉学总中心,先期和巴基斯坦、马来西亚、法国、菲律宾、柬埔寨等首批海外相关大学及文化机构共同成立“一带一路”汉学分中心。联合相关部委机构沿“一带一路”国家建立“一带一路”国家非遗文化数据库,还将联合英国伦敦艺术大学共同发起成立“一带一路”非遗保护工作委员会,进行非遗保护传承传播培训,具体将涉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发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与招商旅游项目等方面的培训。

吴国阳表示,“在‘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推进上,一定要把教育、文化和民心紧密融合在一起。已经和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和北京华夏国能集团、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针对‘一带一路’教育行动进行战略合作洽谈,并初步达成由专项基金、高等院校以及科技企业多方参与的战略合作。切实推进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民心相通,弘扬丝绸之路精神,推进文明交流与互鉴,促成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人文合作,为教育文化互融互通互鉴做出贡献。”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