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5版:中国企业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5版            中国企业评论
 

2016年12月20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权利经济扩张比GDP下滑更可怕

来源:中国企业报  

(上接第一版)

在没有市场的情况下,一些企业会因为亏损而倒闭,市场自身去产能的机能可以得到发挥。但是,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为原本过剩的产品创造了“市场需求”。非但如此,从更大范围看,由投资带动的“中国需求”,也再一次拉动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出现大幅度反弹。

由“GDP下滑恐惧”所带来的并发症,是导致地方政府不断对经济“加杠杆”的根本动因。这种用行政性力量人为创造市场需求的方式,尽管可以让经济保持一个相对好看的增长速度,但其代价却是让问题和风险累积得更大,局部经济风险爆发的可能性和由此形成的破坏力也同样加大。

那么,GDP增速下滑真的有想象的那么可怕吗?真的有必要把GDP指标维持在一个特定的数值上吗?

一个可以对标的对象是日本。尽管外界把日本经济称为“失去的20年”,其GDP增长速度长期徘徊在零水平线上,但实际上,日本的经济发展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糟糕”。瑞士信贷银行研究所发布的《2016年全球财富报告》显示,2016年全球个人财富增幅最大的国家是日本,其个人财富总值增加了3.9万亿美元。增幅第二大的是美国,为1.7万亿美元。《2016年全球财富报告》的计算基础是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8亿成年人的资产数据。同时,日本的企业创新能力、医疗水平等多个经济、人文指标均排全球第一位,国民幸福指数也始终排在比较靠前的位置上。

中国经济界普遍把GDP增速看得过重,很重要的一点原因就是受某些理论的误导。最典型的一个所谓理论,就是GDP每增加1个百分点,可增加150万人就业。受就业压力影响,政府部门就会全力维持经济增长。事实上,GDP和就业人数之间并不呈正相关,比如,高科技企业创造经济价值和利润非常高,但其员工人数却非常之少;再比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量也非常大,但其所创造的就业岗位也非常少;相反,服务业可容纳的就业人数非常多,但其所需要的投资却并不大。因此,消除这些错误理论的误导,是根治“DGP下滑恐惧”的重要方法。

“稳字当头”是2017年中国经济工作的总基调。2016年12月9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在描述2017年经济工作时,特别强调: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我们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对指导明年经济工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所谓“稳”,首先是心态要稳,不要一有风吹草动就心慌意乱,在“黑天鹅”事件频出的时代,要保持足够的定力;其次是政策要稳,不要频繁改动政策,而保持政策的长效性和稳定性,让企业家可以依据市场规律对经济状况作出判断和预期;最后是行动要稳,不要在焦急的心态下出昏招,出乱招,出错招。

楼市泡沫破裂、个别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爆发,当然会对经济发生强烈的冲击。但是,这种自然发生的经济风险,其破坏力是有限的,市场机制可以在短期内自行进行修复。但行政力量干预经济,却会导致权力经济的扩张,并由此对经济生态造成深层次的破坏,其修复的难度会成倍增加。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是中央对于中国经济发展方向的战略性决策。坚持这个原则,防止权力经济侵害市场生态,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