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6版:产业公司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6版            产业公司
 

2016年12月20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互联网企业“疯狂抢人” 传统企业发起“反攻”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许意强

王利博制图

在11月24日“感恩节”宣布7万多员工每人每月涨薪1000元的格力电器负责人董明珠日前再次对外宣布,“不只是今年每人每月涨薪1000元,明年还会继续涨薪1000元。”今年“双十一”当天,腾讯公司创始人马化腾为员工准备了一份“成人礼感恩包”:给每位在职员工授予300股腾讯股票(当天市值6万港元),同时还给所有离职员工发放数千万元现金红包。

进入2016年末,一场持续10多年的传统企业与互联网企业“人才暗战”迎来新拐点。随着互联网产业开始成为人才“洼地”,给谋求转型的传统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

互联网受宠

高收入不再是决定因素

最近10年来,在互联网企业对于众多传统企业与在一线市场上展开的竞争中,其实还隐藏着一场更为激烈的“人才暗战”。大量来自传统企业的优秀人才开始转投互联网企业,而传统企业也展开一场以涨薪为主题的自救。

在腾讯成立18周年之际,马化腾为所有在职员工累计发放总市值达15亿元股票。华为发布的2015年报显示:当年公司花在17万员工身上的薪金福利和分红等支付高达1377亿元,每位员工的平均收入超过80万元。事实上,华为员工在拥有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工资的同时,年底同时享有公司利润的分红。

虽然今年因为“月饼门”事件,阿里巴巴开除通过“技术作弊”抢月饼的四名员工,随后在整个互联网行业引发大量员工的吐槽。但是这并未影响到更多员工对于阿里巴巴的认同。在互联网创业公司哒哒运动CEO洪仕斌看来,“互联网企业的最大优势,不仅是工资收入高和工作环境宽松。通过技术手段去消除不平等,管理更扁平化,组织架构更垂直,更愿意让员工感受到这份平等。才是与传统企业最大的差异。”

面对互联网企业普遍存在的工作不稳定、加班多、出差多等一系列问题,近年来大量工作稳定安逸的传统企业却越来越无法吸引人才。对此,智联招聘CEO郭盛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当前互联网产业已经成为优秀人才的洼地。很多互联网企业的发展速度快,对创新性人才的迫切需求和依赖更强。在这些企业工作加班出差是常态,在这种情况下互联网企业最愿意通过一些先进的组织形式、利益分配以及工作环境来迎合年轻人才的需求。”

最近10年来,人才对于行业和企业的选择经历多轮变化。一份来自智联招聘的统计资料显示:自2005年启动中国年度最佳雇主评选活动以来,在2010年以前最佳雇主榜单以跨国企业为主,那个时候员工更看重跨国企业的高收入及大平台。但是从2011年开始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特别是互联网企业出现在榜单中。这些企业员工的年轻化使得薪酬不再是唯一因素,企业前景和工作环境可能在他们的心中分量更重。

“除了提高收入水平,如何给员工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是当前无论是互联网、IT,还是传统的制造企业都面临的共性问题。目前来看,互联网企业机制更灵活,除了工资奖金等福利外,还拥有一定股权、期股。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在这方面就更为灵活多变。”郭盛坦言,在这场传统企业与互联网企业的人才争夺战中,最终还是基于企业机制和体制的较量,互联网企业性质多为民营,在涉及员工利益分配空间上更为自由自主。

人才暗战走向前台

传统企业反攻

当越来越多的员工,不只是为了钱,更多开始选择为梦想而战时,持续了十多年的传统企业与互联网企业的暗战走向前台。当加薪涨工资已经不再像之前那样有吸引力时,众多传统企业如何与互联网企业竞争。这道问题的答案目前来看正在变得清晰,那就是向互联网企业学习,重新构建新的利益分配机制,并提供创业平台。

最近三年来,以乐视、小米、微鲸、暴风为代表的一大批互联网企业,快速进军传统家电制造业。在此进程中,这些企业的研发、生产制造以及市场营销等团队大量来自于传统企业。值得注意的,吸引大量传统企业人才流动的主要原因,正是互联网公司提供的创业平台及“合伙人机制”。让员工从传统企业的打工者,成为公司的合伙人,分享公司未来发展收益。

让员工从打工者升级为合伙人这种诞生于互联网企业的机制,如今已经开始出现在传统企业的身上。一些国有企业,也开始借助新一轮的国企混改,通过股权激励方式让企业的经营管理团队持有公司股票,成为公司的小股东。早在两年前海尔就掀起了一场“全员创客”转型,让企业转型成为员工创业的大平台,8万多员工从在册变成在线。

过去10多年来,董明珠通过股权激励,如今持有的格力电器股票市值已超过10亿元。同时,包括海尔、海信、长虹等地方国企的经营管理团队,也都持有一定的公司股份。最具代表性的则是TCL集团,以李东生为首的公司管理团队持股比例如今已经超过惠州国资委,成为公司的第一大股东。

“人才年轻化使得所有企业的人才队伍建设都面临着巨大考验,当前很大一部分人才对于企业的选择,已不仅是看重工资待遇,首先要看行业有没有前景,其次则是关注在企业有没有晋升空间,最后还要看企业文化和氛围。”清华大学新经济与新产业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管益忻指出,最近五年来很多年轻人的就业方向开始转向互联网、IT公司、金融等行业,这反映出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与企业共同成长。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